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网上辅导

(2011-09-12 16:25:40)
标签:

育儿

分类: 语文教学资料

转自文言指路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5e51880100t0ou.html

几点说明

 

一、本书收录的是新编或改编的寓言、笑话、故事(其中各种报刊上的奇趣异闻)以及初中文言课文的续文、仿文。作者是一位已经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为编写此书,花费了近三十年时间。

二、本书中的部分内容,曾由浙江省东阳市教委教研室分别在1982年、1999年两次刊印,供中学语文教师参考;2002年,又以“野人国”为书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前还有刘国正先生撰写的小2008年,部分故事曾在《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上连载。

三、本书分上、中、下三编。前两编中,生词、难词每则故事不超过6个,学习难度不大附在文后的《基础知识》对必须掌握的词法、句法等作了详细说明或者归类介绍,只要循序渐进,从未学过文言的人也能读懂读完这两编,并按书中要求认真做完其中的测试题,再做中考试卷中的文言试题,就不在话下了。

四、上编侧重于掌握字词。每个小单元分别由正文、附文、断句三块组成。附文与断句中出现的生词、难词,全在正文或前面的正文中出现过,所以不加注解。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些生词、难词,在后面的故事中出现这些词语时,还特意加以提示。如:苟(见33)——如果读者忘了“苟”字的读音与意义,可以到第33单元去找,并且重温那个单元中的故事。这样学习,没有反复记忆之苦,反有温故知新之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编后附有《基础知识索引》。“索引”中含“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内容。对频繁地出现在上编(包括附文与断句)中的词、句知识作了整理。某个知识点最初出现在哪则故事中,又接连出现在哪些故事中(出现十次后就不再统计,出现在中、下编中的也不计算),读者可以一目了然。这样做,旨在提醒读者:这知识已经出现多次了,应该用心记住了。

、中编侧重于介绍语法知识。对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几种文言句式,十来个常用虚词,各种词类的活用,包括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或单独介绍,或附在故事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这些知识短文之后,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认真做完练习,这些语法知识也就基本上掌握了。

 

 

 

七、下编侧重于复习巩固。对前面已经反复出现过的古今异义的词还是提示,以备读者翻检。不过这些提示都集中在每则故事后的“温馨提示”中,已经掌握这些词的人就不必看了。

八、用新编文言文的方式为学生学习古文架梯铺路,并非作者首创。三十多年前,钱梦龙先生就提出可用此法,并且认为“旧词句,新环境,容易触类旁通”,“学生兴趣很浓”。当时,这类文章叫“古文新编”,在语文刊物上风行一时。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课外阅读。对现代中学生来说,《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之类古文太难,而且内容又离现实生活太远,其中还有一些思想上不甚健康的东西;本书中新编与改编的文言故事,既融入了现实生活,又渗透了现代口语,亦古亦今,亦雅亦俗,既不难懂,又有趣味,非常适合初学者的口味,相信读者一定会对它爱不释手。

 ——————————————

①钱梦龙《改进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设想和试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学习》1980年第三期。)

 

 

 

   


 

       善忘者                         .1.

 

   两翁相遇,甲问乙姓氏。曰①:“姓张。”俄尔再问,复告之。俄顷复问乙不②,大声曰:“吾③姓张!吾张姓!吾之姓,张也!”甲笑曰:“王大爷④恼,吾⑤善忘者⑥也!”

————————————

(yuē):说。(yuè):通“悦”。吾:我。(wú):禁止之词,不要。乃:是。者:的人。

 

基础知识

常用词:俄、俄而、俄尔、俄顷

  俄:副词。表示时间的短暂,可译成“不久”、“一会儿”等。“俄”经常与“而”、“尔”、“顷”连用,构成“俄而”、“俄尔”、“俄顷”等,仍表示时间之短暂。

 

东食西宿

    齐人有女,两家求之。东家子富而丑,西家子美而贫,父母不能决。问其女。曰:“东食西宿可乎?

 

魂魄报案

 一汉酒醉,打110,曰:“有人谋杀。”俄而众警至。汉醉如烂泥,见警,挣扎而起,曰:“吾已死,报案者乃吾之魂也!”

 

师生作诗

一生作诗曰“一棵老枯树,两个大丫杈”——思之久,亦无下文。生不说。俄尔师至,赞曰:“初学作诗,出语不俗也。为师续两句,以为记念,可乎?”续曰:“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生大喜!

 

一问三不知

     有以成语一问三不知问其父者父曰不知问其母亦曰不知俄而忽大声曰吾知矣一问三不知者父不知母不知儿亦不知也

 

 

 

        二、执竿入城                         .2.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③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⑥见事多矣,何⑦不以锯中截⑧而入?”遂⑨依而截之。

                                 邯郸淳《笑林》                                                   

 ──────────────── 

①鲁:鲁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省的西部。《曹刿论战》的故事就发生在鲁国。②执(zhí):拿、握、持。③初:开始时。④父():对老人的尊称。⑤圣人: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⑥但:只、只是。⑦何:什么、为什么。⑧截(jié):截断。⑨遂(suì):副词于是,就。

基础知识

   文言文在组织句子时,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词语(或者固定的词语搭配),这叫固定结构。“有......者”,就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可译成“有......的人”。上文中“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意为“鲁国有个拿着长竹竿进城门的人”。试口译下列文言句:

  1、有牵马而行者——          2、有善忘者——

  3、有初为人师者——          3、有算命者—— 

  5、有以成语“一问三不知”问其父者——

  6、有初读文言而觉其文多趣者——

 

考英语

    民国某年,某高中招考新生,令考生以英文作短文。有片刻即交卷者。初,监考者以为天才也,阅其卷,不觉失笑:此生但写英文字母而已,字母后以国文注曰“求阅卷者拼写成文。”

 

螃蟹上网

    两蟹相遇,甲问乙曰:“何事哀声叹气?”对曰:“吾儿外出上网,多日不见。”甲笑曰:“毋忧也。”指树上一蜘蛛曰:“此必汝子也!”乙大惊,曰:“上网上网,竟成如此模样!”

 

两翁相遇

两翁相遇甲呼乙曰大伯见其白发斑斑呼己为伯乙不说不应三呼之皆不应遂大声呼曰大伯乙笑曰娃娃毋恼大伯年高眼花耳聋也

 

 

            三、负米骑马                    .3.

 

     有跛①者,牵马而行途遇一老父。问曰:“②艰于行步③,何不骑④?”对曰:“马负⑤米囊⑥,人复骑之,恐不堪⑦。”老父笑曰:“甚矣,汝之不惠⑧。若负米骑马,则⑨马止负人而已,岂不两便?”跛者大喜,遂负米骑马。 

──────────────── 

①跛():瘸腿。②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③艰于行步:走路很不方便。④耶: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白话文中的“呀”。⑤负:背负。⑥米囊(náng):盛着米的袋。囊:有底的布袋。⑦堪(kān):胜任、忍受、能。与“不”连用,有不能、或不能胜任、不能忍受的意思。⑧甚矣,汝之不惠:这是一句特殊的句式,可意译成“你太不聪明了”。甚:程度副词,很、十分、非常;惠(huì):通“慧”,聪明;汝:你。⑨则:那么,就。止:只。

 

藤与小树

    藤仰望小树曰:“与君交,可乎?”对曰:“可!”旁有老树大声曰:“汝不惠甚矣。交友不谨,终身受累!”藤曰:“此老朽孤独难熬,与之交友,日夜听其唠叨也!”小树笑,遂任藤缠绕。未及一年,藤长而树枯矣。

 

苍蝇与蜜

    蜜罐破,蜜流一地,苍蝇闻香,嗡嗡而至。有蜜蜂大声阻之,曰:“危矣,危矣!汝等不要命耶!”苍蝇笑曰:“吾等但闻其香而已——蜜流于地,已非君所有,汝之危言,吾不信也!”扑之,遂为蜜粘。

 

铁拐李过桥

    二木架一桥,以木有粗细,桥面粗高细低。一日,铁拐李过此桥,高低桥面适与长短瘸腿凑合李大喜,曰:“此桥与人方便,天下第一桥也!”,复过此桥,长腿踏粗,瘸腿踏细,颠簸愈剧。叹曰:“架此桥者,天下第一蠢货也!”

 

问寿

有问寿于算命先生者曰若无疾病君之寿足九十也其人亦懵懂曰不足九十有何说笑曰不足九十届时君砸吾招牌吾无怨

 

            四、此裤不破                      .4.

 

    有着绸裤访客于城者,裤触长竿,洞穿焉。其人赧甚,欲返。会有老父至,喟然曰:“汝不惠甚矣。觅一纸片,书‘此裤不破’四字贴之,则何羞之有?其人大喜,曰:“君诚智者也。”

———————————

(zhuó):穿。(yān):此字放在句子后面,或者作语气助词,可译成“啊”或“呀”,或者作兼词,相当于“在这里”。(nān):因惭愧而脸红。欲:要、想要。会:适逢。(huì)然:叹息的样子。(mì):找。书:写。何羞之有:有什么好害羞呢?诚:确实。

基础知识

“何......之有”,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可以译成“有什么.....呢”。请比较下列白话与文言句:

1、有什么功劳呢?          何功之有?

2、有什么可忧愁呢?        何忧之有?

3、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何惧之有?

4、有什么可怨恨呢?        何怨之有?

蚱蜢求食

    冬日,蚁群将谷粒曝晒。有蚱蜢饿甚,四处觅食,见之,赧颜曰:“吾将饿死,君等能舍其一二否?”蚁曰:“夏日,食物睁眼即是,君不觅以防冬?”蚱蜢曰:“其时吾忙于唱歌也!”蚁曰:“夏日忙于唱歌,冬日止需喝西北风也!”

 

鹳鸟取骨

一狼骨鲠在喉,痛苦不堪。会鹳鸟至,曰:“君若为吾取骨,必报以鱼肉。”鹳令其张口,取焉。问曰:“鱼何在?”狼咧嘴露牙曰:“汝之头安然出自吾口,犹不知足耶?”

 

驴与蚱蜢

    驴以鸣声不佳时有赧色一日闻蚱蜢鸣于草丛喟然叹曰吾之形胜汝千倍而鸣声之美反不能及吾有何颜苟活于世蚱蜢笑曰甚矣君之不惠君之力万倍于吾吾亦觅死觅活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已矣何怨之有驴转忧为喜

 

 

         弹簧擒鳄                           ..

 

  人简动物小者,腹塞弹簧,抛于水中,鳄鱼见而欲吞。一龟阻之曰:“子危矣!是诱我也!”鳄笑曰:“是物无钩无索香扑鼻,何危之有?”不听,吞食腹中。俄顷,肉化,弹簧撑其腹。鳄欲沉不得,痛苦不堪,仰浮如死,遂为人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挑选。子:您,表示尊称的第二人称。其:表示肯定或猜测的语气助词。是:这、这里、这样。在文言文中,“是”是指示代词,一般情况下不作判断词。索:绳索。

 

 【孔子牙签】

某古董店欲简一店员,店主木梳之一齿问应试者曰:“此何物?”一年轻者对曰:“是为文物也,当年孔子用以剔牙!”店主不胜喜,曰:“得人矣,得人矣!”

 

甲乙两罐

甲乙两罐相逢于途。甲问乙曰:“汝有何能?吾面前亦敢昂然而立?”乙曰:“吾智囊也,腹中自有妙计千条。汝有何能?智囊面前亦敢夸口?”甲曰:“吾乃总经理也,吾之一生无事不成。”忽有车隆隆而至,两罐不知所措,俱碎于途。

 

 

    

 

龟哭龟叹

一龟偶仰见天蓝云白鹰击长空浮想联翩思及一生爬行不觉大哭会一鹰至知其故笑曰送汝畅游云海可乎龟喜鹰遂抓龟腾空九霄俄松爪龟知中计喟然叹曰吾怀非分之想诚该死焉碎为鹰食   

 

 

 

 

       六、纸鸢与鹰                        .6.

 

纸鸢冲天,群雀以为妖魔,大呼救命,四散而逃。 纸鸢见状,摇头摆尾,洋洋自得。会鹰至,见而大怒,詈曰:“汝辈借风升天,何能之有?升降由人,何用之有?随风招摇,何智之有?竟敢装神弄鬼,欺我鸟类?”竟断其索,纸鸢遂堕

———————————

状:这个样子。(lì):骂。汝辈:你们。“辈”与“等”,放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就相当于“们”,表示复指。如:吾辈、吾等,汝辈、汝等。竟:竟然、居然。(duò):坠落、掉下。

乌鸦选美

    凤凰告示曰:本王欲于某日,简一绝美者为世界小姐。是日,百鸟云集。中有一鸟,色彩斑斓,挺立高处,气宇轩昂。凤凰遂简为世界小姐。众鸟近而视之——乌鸦也,拾众鸟之羽,凑成华丽外衣者也。遂詈之啄之,乌鸦现原形,落荒而逃。

 

猴母荐子

狮王告示曰:六一儿童节,本王欲简一美且健者,为儿童形像。是日,众兽带儿孙云集。一猴之子,鼻扁嘴歪,跛而无毛,其母亦欲狮王简焉,众兽大笑。是猴詈曰:“何笑之有?母亲眼中,世间万物健而美者,唯有儿也!”

 

得金罗汉

  有掘地得一金罗汉者,初,大喜若狂,俄而不说,以指弹击罗汉之首曰:“十八罗汉相倚为强,君岂能独来独往?其余十七尊何在?”复曰:“今晚托梦于我,明白相告,吾必设法使汝兄弟团聚。”

 

猴着人衣

    猴拾人衣,不胜喜,着而学人正步行走,大声曰:“一二一,一二一”——欲引他猴注目也。有老猴曰:“子不着衣,猴也;子着人衣,不人不猴!”猴大怒,詈曰:“汝找死耶?多言一句,吾断汝后脚!”

 

【原物在此】

   有剃头者失手割堕一耳人痛极而詈剃者急拾而捧之曰君毋恼原物在此

 

 

 

        七、一字搞笑                       .7.

                

    某君善搞笑。一日,有妇立于门前,其侧一狗卧。某谓众人曰:“吾能以一字令妇笑,一字令妇怒。”众不信。某前,跪于狗前呼曰:“爹!”妇果大笑。复跪于妇前呼曰:“娘!”妇转怒而詈。某顾谓众人曰:“何如?”

——————————————

谓众人曰:对大伙儿说。令:使、叫。(gù):回头看,或看。何如:怎么样?

基础知识

“谓……曰”与“语于……曰”,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结构,可译成“对……说”或“告诉……说”

 

刘关张相面

    有为刘关张相面者,谓刘备曰:“君白面白心,胸怀坦坦,仁厚之主也!”谓关羽曰:“子赤面赤心,忠心护主,诚可敬也!”张飞大怒,詈曰:“如此言语,吾岂非黑面黑心者耶?”

 

狐狸钓鸟

狐谓兔曰:“吾能钓鸟,君信否?”兔不信。狐遂捉蚱蜢数十,去其翅,撒于灌木丛中,己蔽于其下。群鸟见之,下而捉食。狐暴起,果逮一鸟。顾兔而大笑曰:“何如,何如?”兔喟然而叹曰:“君诚智者焉。智者面前无难事也!

 

渴鸽

一鸽渴甚,见有清水,鼓翼而扑。一雀大声曰:“子其危矣!广告牌上,一画而已。”以去势甚急,鸽不能止,头破翼折,昏绝而跌。雀喟然曰:“欲令智昏者,可以为戒!”  

 

众妇夸子

  众妇闲谈皆夸子女之能一妇曰吾子才干世人莫及问何干曰始哇哇坠地即能助吾干活众人相顾而笑曰初生婴儿能干何活曰助吾挤

 

 

 

      八、笋与雀                           .8.

 

    一笋破土,止数日而高于竹,笋不胜喜。会一雀至,遂欣欣然语于雀曰:“雀,吾语尔:世传擎天柱者,得无谓予耶?”雀哂其言,不语,竟遗屎于笋顶而去。

————————————

得无:莫非是、岂不是。(shěn):讥笑。(yí):遗失、遗留。此词译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能死板,如“遗屎于笋顶”,可译成“拉”,把大便拉在笋顶。

基础知识

    吾”、“余”、“予(yǔ)”是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可译成“我”。“汝()”、“尔”、“君”、“子”是第二人称代词,其中“君”与“子”是表示尊称,前者译成“你”,后者可译成“您”。这七个人称代词将反复出现,希读者留心。

 

鹿急生智

    众猎户紧追一鹿。鹿狂奔,遇一狮窟,以不知情,遂钻而入。

狮见而喜。鹿情急生智,大呼曰:“狮王救吾!吾偷乡邻之食,群鹿紧追,近洞口矣!”狮以为真,笑曰:“诚如是,吾令彼等入洞,与汝调解可也!”遂出洞口。猎户见状,众枪齐发。狮将死,喟然曰:“轻敌者,当以我为戒!”

 

【哄自个儿】

有初为人父者,推婴儿车购物于超市。婴儿啼哭不休,其人俯而低语曰:“安得森,毋恼!安得森,镇静!安得森,毋急也!”一见状,谓其夫曰:“君为人父,亦当如是!”复人曰:“此子名安得森耶?”其人一脸尴尬,曰:“否!吾名安得森也!”夫顾妻而笑,曰:“何如?”

        

借驴

   有向其邻借驴者邻曰驴不在会驴大鸣其人曰此非驴之鸣耶邻大怒詈曰吾所言者尔不信竟信畜生之言尔之眼中吾不若畜生耶

 

 

 

 

    九、男孩啼哭                           .9.

 

  一男孩,井沿啼哭。问之,答曰:“吾有银元一枚,堕入井中。”一翁悯之,曰:“毋哭,吾予尔一枚可也。”男孩得钱大恸。问之,曰:“设者未失,吾有银元两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mǐn):怜悯、同情。(yǔ):给、给与。此词亦可作第一人称代词,希读者留心。(tòng):痛哭设:假如、如果。向:先前、先前的或从前、从前的。

眉目争高

    目谓眉曰:“吾能明辨好歹,认识万象,有大功于人,汝辈何能而位居吾上?”眉曰:“吾诚无能。设吾居子下,尔有何脸面见人?”

 

名扬天下

    某大文豪为自行车所撞,骑车者急扶之。文豪喟然而叹曰:“诚可惜也!”骑车者不解。文豪曰:“设吾撞死,君则名扬天下矣!”

 

戒烟赌烟

    甲谓乙曰:“余将戒烟也!”乙哂曰:“向者,君亦数言戒烟,惜言而无行,空口许愿而已也!”。甲曰:“设君不信,打赌何如?”乙曰:“何物为赌?”曰:“红塔山一条可也!”

 

虾兵蟹将

龙王阅兵,令螃蟹为虾兵之将。蟹上阵,令曰:“列队前进!”言毕,双目朝天,正步横向前行。虾兵则有进有退,缓缓而行——阵形大乱。龙王见状,喟然曰:“虾兵蟹将,名正言顺,何以不堪重任,孤王百思不解!”

 

恭喜恭喜

公交车上有人大声谓某女郎曰尔踩痛吾脚也女郎顾而笑曰恭喜恭喜其人不解曰踩痛吾脚何喜之有对曰吾未着高跟鞋也

 

 

    、一笋忧折                           .10.

 

    一笋破土,数日而已,高甚于竹。笋不胜忧,恒喟然而叹。竹问其故。对曰:“余长势过速,质脆易折,设遇骤风,将奈之何?”竹曰:“世间万物,当顺其自然。竹老而花,花后必死,无遗憾矣!设笋忧其折,竹忧其花,则忧虑随身,何趣之有?”笋转忧为喜,迎风而立。

——————————

(héng):经常、时常。故:缘故。(nài)之何:对这件事(指遇骤风),该怎么办呢?

 

基础知识

“奈何”、“奈……何”是一种固定结构。          

 一.“奈何”,有种义项:

①对付、处置。此义项常同“无”连用,写成“无奈何”或“无奈”,意思是“没有办法对付”或“没有办法处置”。如《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所属,无奈何也”。

②怎么、怎么办。如古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二.“奈……何”是“对……怎么样”或“能把……怎么样”的意思。如《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祝枝山题寿诗

  有陶姓翁八十寿诞为题寿诗者祝枝山也时大雨滂沱祝遂书曰:“奈何奈何复奈何奈何老天雨滂沱;”宾客耳语翁笑曰:“君可谓善用奈何者也然无以成寿诗,君将奈之何?”祝笑,续:“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还多。”满座叹服

 

汽球升空

    有氢气球索断升空。时,一纸鸢已离地万丈,汽球见已近之,不胜喜。仰而呼之曰:“纸鸢,向者,君恒得意高空,而吾为短索所束,无奈何也。今吾索断,直冲九霄,其乐无穷哉!君亦断其索,何如?纸鸢叹曰:“吾辈当有所束。设无拘束,危矣!”俄而,汽球凌空而炸。

 

蝙蝠

    凤凰寿蝙蝠不至问之答曰吾乃兽也何贺之有他日狮王寿蝙蝠仍不至问之曰吾鸟也毋用贺焉狮凤闻而喟然曰此不禽不兽之物无奈何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