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妙圆梦君
妙圆梦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1
  • 关注人气:2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杉老师非但没有“讲透”阳明心学,反而添了“大堵”

(2022-11-16 06:10:12)
标签:

阳明心学

华杉老师非但没有“讲透”阳明心学,反而添了“大堵”

华杉老师非但没有“讲透”阳明心学,反而添了“大堵”

 

#

 

#

        学阳明心学之初,可谓到处寻访名师益友,浏览网页,偶然找到一本《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便急忙购来作为枕边书,如久渴逢水。读了50来页,非但无疏通之效,却增添堵塞之蔽。后来自读原文,于2022壬寅春节期间豁然贯通,今看世人注解,应了阳明先生那句预言:“后世著述,是又将圣人所画摹仿誊写,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远矣”。

         今不忍睹此惨状,略斧其一二,有缘者自能读之鉴之。

         一、谬解“格物”之义

         在本书第26页,华杉老师说这是阳明先生对“格物”的解释:知,不是知识,而是知善恶,也就是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格,是一个格子,是善的标准,拿着这个善的格子去框各种事物,对得上就是善,对不上就是恶,要匡正匡正。又说:和“善的格子”严丝合缝,这就是“止于至善”。

         这是阳明先生的解释?????只怕是阳明先生秘传给哪位弟子一直单传下来的吧!!!!!“格物致知”可是阳明心学的咽喉要道啊,这是开不得半点玩笑的,我们看看《传习录》中公开的关于“格物”的解释:

         (1)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2)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3)既而曰:“……为善去恶是格物。”

            先生以上教导何等简易明白,“格物”就是格除人欲之蔽,只是阳明先生沿用古人词语,用了个“格物”而已,其实说得让人更好懂,就是去人欲,为善去恶是格物嘛,为善就是存天理、去恶就是去人欲。

           那么怎么辨别是善是恶呢?这当然不是华杉老师说的有个“善的格子”,当然不是“对得上就是善、对不上就是恶”,如果真有这格子,学问还用得着这么讲究吗,那不编本“善恶手册”就可以了,这是华杉老师最大的谬解之处。那么怎么辨别善恶呢?阳明先生说得很清楚:

           (1)又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2)既而曰:“……知善知恶是良知。”

          看看,这说得多么简单、多么直接。良知自然就知善知恶的,当你纯乎天理时,忠信孝悌礼义廉耻都会自然表现,当你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时,你会觉得过意不去,那是谁让你“过意不去”的呢?就是你的良知。阳明先生说了,你这“过意不去”的一瞬间,那就是良知之“萌”,你要依着良知去做,过意不去的地方赶紧纠正过来,就是立命功夫。再说简单一点,你眼能看、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等等,都是你良知自然就会的,不是谁教给你的。

          二、整本书到处是义外话

          略举一二:

         (1)说人们读不懂《传习录》的原因是因为信息量太大。(第1页)

           大错。整本《传习录》,阳明先生始终只说一个东西,就是良知。当然用了很多名词,比如至善、心之本体、天理、道,等等,但都是指的良知。

          (2)说《传习录》中都是讨论四书问题,有大量理心之争、朱陆异同。(第1页)

           大错。说四书的内容,有一点点,你没读过四书根本不影响你读懂《传习录》,而不是读懂四书是读懂《传习录》的前提。说有大量理心之争、朱陆异同就更不应该了,哪里有?只是有几处纠正朱熹观点的地方(不上3处)。阳明先生是非常高明的导师,让你自己明白心学、明白良知之后,你自己都能很清楚地看出朱熹错在什么地方,何必通过争辩的方式让学生去认知谁是谁非呢!

           三、错解儒释道之间的关系

           华杉老师说:如果一个人说他打通了儒道释,那就是说他儒道释都没入门,因为他们在门外相通,入了门就走不通了。(第6、7页)

           大错。不管是儒、释,还是道,最终都是让这心体达到至善,成佛是成这心体,成圣是成这心体,成仙还是成这心体,都是纯乎天理。相反,恰好是在门外不通,在门外,各家的入门方式不一样,佛家清修,在远离尘世的地方进,儒家则是在尘世中入门,道家还有一套辅助方法(即丹道)。所以三教是在门外不通、门内相通。

           略斧以上,读者可自鉴真伪,阳明心学最好的教材就是《传习录》原文,没有比这更简单直接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