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说课
(2019-06-18 22:29:28)分类: 语文教学 |
《池上》说课
一、说教材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说学情
根据教材内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 让孩子体会搞学习故事的乐趣,从而愿意学习积累古诗。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说目标:
(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字,会写“首“采”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各种形式朗读,体会小娃的调皮可爱;感受诗人对小孩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2、说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说教学难点:体会小娃的调皮可爱;感受诗人对小孩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4、说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
1、师:初夏时节,看到这满池塘的荷花、荷叶让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首诗和荷花有关。
生:《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相机介绍“采莲”: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肉,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既好吃又好玩。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一件事,它的题目是《池上》。(板书诗题:池上)
(二)、出示古诗,了解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三)、写字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3)抽生读 ,相互评价。
2、学习词语:“撑小艇
(“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
(“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这种船很轻便。)
看图说话,理解踪迹
(“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个三点水,说明它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看,这就是浮萍。(出示浮萍图片)
出示:“浮萍一道开”的图片 ,学生说出对应的句子。
3、认读生字
(五)、范读唱读,带动作读
1、师范读
2、生练习读。
3、抽生读。生评价
4、男女生对读
5、师教学生带动作读诗。
6、接读.(师读上半句,生接下半句;师读下半句,生接下半句。)
7、老师说意思,学生找对应的诗句
8、唱古诗。
9、背古诗。
(六)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相机品读:偷
(1)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般不说偷,“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这里的“偷”又该怎么理解呢?
(出示:A、是偷盗;B、是瞒着别人、悄悄地;C、是抽出(时间),)
(2)你有没有小时候偷偷瞒着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
学生交流自己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
(3)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4)那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4、这个小孩偷采莲蓬,真的没有被发现呢?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5、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6、猜诗人: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这小孩好玩,可爱。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
7.悟情感:
(1)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
(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的留恋。)
(2)(板书“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这份趣再来读一读。
8、古人用吟诵的方式创作和诵读 老师当白居易吟诵,学生齐做动作。
(七)、作业:拓展延伸。
童年是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古代的儿童和你们一样,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除了读书之外,也有许多充满情趣的事情。
夏天,可以去捕鸣蝉请欣赏《所见》
(八)、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