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以其生动活泼的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很强的童话、寓言或名人故事,很适合编排课本剧。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进课本剧,可以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孩子获取语文知识的兴趣。
学完第五单元后后,我让孩子们准备一星期,分四个小组,从这一单元的课文里选择一篇来表演。
今天的表演,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表演也非常投入,他们不仅用纸做了简单的轮船,甚至还有象征地位的官帽,用光盘代替和氏璧等。台词上也有了一些改变。
在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孩子们要动脑、动嘴、动手,这不仅能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一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理解是演好课本剧的首要条件。课文中大至主要内容,小至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要让孩子们完全理解,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同时,在表演中还要将书面语改为口头语,并表达清楚。孩子们必须在反复的训练和体验中才能得以实现。这样一次一次的表演中,孩子们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二是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课本剧最终是通过人物来表演,而生动形象的表演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不断的演练中,孩子们的表演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同时,在表演中还要讲究人物之间的配合,这就需要扮演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扮演者与编导者相互配合,甚至需要未参加表演的同学间的支持和帮助。
课本剧表演不仅能激活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而且也能起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作用。
下课了,同学们还是兴味盎然的谈论着,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我也在心里暗暗做了决定:以后尽量多开展这样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学语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