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山楂树之恋》全国公映的前一天,导演张艺谋做客人民网,被主持人问到将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处理得很干净是作何考虑时,张艺谋回答说:“小说的人物可以虚构,作家可以回答说这(指性的描写)是为了顺应人物的性格发展,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回答方式,但电影不行,我们用的是活生生的演员。”他指了指坐在一旁的演员周冬雨和窦骁,“就是这两张脸,让我必须点到为止,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恰到好处。”
面对许多看过小说的“山楂迷”的质疑,面对社会上嘲笑该片“失真”的评论家,张艺谋的这个答案足以让所有人汗颜。
真正的大师永远是生活的大师,张艺谋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现实中“人”的尊重和对两位演员的关怀与保护。
“我们完全可以挑战一下审查制度的限制,拍出来看看,但我觉得对于这两张脸而言不合适。”张导说。
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中,拍得更露骨一点也许更加符合观众的需要、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会有更好的票房,甚至我们可以打着“更加忠实于原著”的幌子,但正如张艺谋的电影从来没有“植入广告”一样,他在极力保护一些东西的同时拒绝另外一些东西掺杂进来。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毕竟有很多东西是比电影、比小说更加重要和可贵的,那就是人性与良知,这是生活高于艺术的部分。
在谈到《三枪》时,张艺谋笑了,“奥运会之后太累了,我就是想自己拍个东西放松一下,但我低估了观众对我的期望,他们说如果别人来拍,这是个好片子,但你张艺谋就不能拍这种片子。我以后都不敢再碰这种类型的片子了,我会更多考虑观众的想法。”多么真实。
我尊重、欣赏而且佩服张艺谋对《山楂树之恋》原著所做的改编和对细节的处理,他让这个本来就朴实无华的爱情故事以一种最干净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山楂树之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史上最纯的爱情”,更让我们在感动之余,重新审视了这个时代的爱情观与价值观。
感谢《山楂树之恋》,感谢张艺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