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质量水平描述
(2012-12-03 10:47:37)
标签:
杂谈 |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
考查能力 |
水平 |
水 平 描 述 |
知 识 技 能 |
A |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计算分数(不含带分数)除法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
B |
能通过画图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深刻体会并清晰地说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较熟练地计算分数除法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
|
理 解 概 念 |
A |
能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通过图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B |
能通过计算、迁移说理、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方法,探究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
|
运 用 规 则 |
A |
能正确地计算分数(不含带分数)除法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
B |
能采用方便灵活的方法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法的计算。 |
|
解 决 问 题 |
A |
能清晰的知道根据什么条件可以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 能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分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
B |
能熟练地说出根据什么条件可以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 能很熟练地列出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
第五单元:认识比
考察 能力 |
水平 |
水平描述 |
知 识 技 能 |
A |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一个比的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
B |
在不同情境下,能正确区分分数形式的比和分数的不同意义和不同读法。 |
|
理 解 概 念 |
A |
1、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
B |
学生能够主动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
|
运 用 规 则 |
A |
1、运用比的意义求比值 2、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
B |
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化简比和求比值。 |
|
解 决 问 题 |
A |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研究探索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
B |
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
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考查能力 |
水平 |
水 平 描 述 |
知 识 技 能 |
A |
能联系已有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能了解整数运算对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
B |
能联系已有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能应用运算律熟练地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
|
理 解 概 念 |
A |
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体会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感受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
B |
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并以此进一步体会分数四则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加深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运 用 规 则 |
A |
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运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生活实际问题。 |
B |
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
|
解 决 问 题 |
A |
能清晰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能清晰说出所列的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能借助线段图正确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选择适当的策略解决问题 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
B |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应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考查能力 |
水平 |
水 |
知识技能 |
A |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
B |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确定有效的解题思路解决问题; |
|
理解能力 |
A |
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
B |
在具体的替换和假设过程中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体会不同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
|
运用规则 |
A |
掌握替换和假设的策略使解决问题简单化。 |
B |
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能有效选择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思路清晰。 |
|
解决问题 |
A |
能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
B |
1、能综合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
第八单元:可能性
考察 能力 |
水平 |
水平描述 |
知 识 技 能 |
A |
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
B |
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用数表达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
|
理 解 概 念 |
A |
理解“可能性”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之间的相互联系。 |
B |
|
|
运 用 规 则 |
A |
根据可能性的意义,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 |
B |
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
|
解 决 问 题 |
A |
通过练习,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
B |
会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活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
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
考查能力 |
水平 |
水 |
知识技能 |
A |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4、会解答有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
B |
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
|
理解能力 |
A |
1、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方法; 3、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问题如合格率、出勤率等解题思路; |
B |
1、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与分数、比等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 2、体会到百分数在分析比较、调查统计中的应用价值; |
|
运用规则 |
A |
1、理解百分数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B |
学会用百分数表达和交流生活现象,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 |
|
解决问题 |
A |
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B |
能综合运用百分数与分数、比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 |
第九单元综合实践: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考查能力 |
水平 |
水 平 描 述 |
知 识 技 能 |
A |
能读懂统计表,能适当说明电话、电脑普及率的含义; 能具体说说某个年份中某种电话或电脑的普及率是百分之几; 能通过比较认识到:我国的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正在逐步提高。 |
B |
能读懂统计表,能准确说明电话、电脑普及率的含义,理解统计这些普及率的意义。 |
|
理 解 概 念 |
A |
能初步理解普及率的含义,掌握普及率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数据的能力。 |
B |
能清晰地表达普及率的含义,较准确地计算出普及率,并知道统计这些普及率的实际意义。 |
|
运 用 规 则 |
A |
组织学生开展实际调查,和学生共同设计调查表,分工合作,最后小组成员每人各自计算出自己统计到的普及率。 |
B |
能初步体会选取样本进行调查,并利用样本的统计资料合理分析整体状况。 |
|
解 决 问 题 |
A |
能让学生在经历实际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后,统计出本班家庭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 |
B |
能让学生在经历实际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后,统计出本班家庭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感受普及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