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学业水平质量标准(二上)

(2012-12-03 10:41:49)
标签:

杂谈

第六单元:《     厘米和米》

考查

能力

水平

水平描述

A

1、通过实际的观察与操作,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直尺画线段(限整厘米)。

2、联系具体情境认识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 1的实际长度表象,知道1=100厘米。

3、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

B

1、通过实际的观察与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联系具体情境认识米和厘米,建立清晰的1厘米、1的实际长度表象,知道1=100厘米,能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能熟练、准确地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

A

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中,初步感知线段的特征,并能完整地描述,丰富对线段的感知。

2、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建立1厘米、1的实际长度表象。

B

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中,丰富对线段的感知,在操作中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2、充分感知1厘米1的实际长短,能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读和思考。

A

1、根据对线段的认识,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的条数。

2、根据对1厘米和1长度的感知,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或1的物体,学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B

根据对线段的认识,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的条数,体会线段与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A

1、根据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画线段(限整厘米)。

2、根据1=100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B

1、根据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画线段(限整厘米),初步感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长度最短”等。

2、根据1=100厘米,能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和比较。

 第七单元:实践活动 《量一量》

考查

能力

水平

水平描述

A

认识各种常用尺,会用不同的尺进行相关的实际测量。

B

认识各种常用尺,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尺进行相关的实际测量。

A

学会用学生尺测量长方形各条边以及折痕的长度。

B

学会用学生尺测量长方形各条边以及折痕的长度,体会长方形对边相等及长方形中最长的线段是它的对角线的特征。

A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测量工具,掌握实际测量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

B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测量工具,掌握实际测量方法,并能根据测量出的数据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A

学会正确使用卷尺,在小组内合理分工,有次序地开展活动,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B

学会正确使用卷尺,在小组内合理分工,有次序地开展活动,及时记录测量结果,渗透步测。

 第八单元:  位置与方向

考查

能力

水平

水平描述

A

1、会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别认识东、南、西、北,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B

1、会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这样的描述确定相应的物体。

2、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别认识东、南、西、北,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A

结合具体情境或通过看图,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体会确定位置的方法及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B

结合具体情境或通过看图,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体会确定位置的方法及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相同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A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等准确表达每个物体所在的位置。

2、掌握在现实生活中辨别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进一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基本方法。

B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等准确表达每个物体所在的位置,并能根据这样的描述确定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现实生活中辨别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进一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A

1、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描述物体的位置。

B

1、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能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相同的位置。

2、能应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观察一些生活现象,从中提出 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㈡

考查

能力

水平

水平描述

A

1、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每分钟能达到口算8道题的速度,计算的准确率达到100%

2、能运用乘除法竖式计算学过的乘除法式题,正确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

3、能用学过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B

1、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每分钟能达到口算10道题以上,计算的准确率达到100%

2、能用学过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A

1、自主探索79的乘法口诀,在理解乘法口诀来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编乘法口诀的方法,促进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2、会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出商,借助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对比,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的方法。

B

1、自主探索79的乘法口诀,在理解乘法口诀来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编乘法口诀的方法,用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记忆乘法口诀。

2、借助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对比,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积累对乘除法算式中相关数量关系式的理解。

A

1、运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算式,掌握表内乘除法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和方法,能熟练、准确地计算。

2、联系已经算出结果的横式,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清晰地表述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B

1、掌握表内乘除法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和方法,沟通乘法算式和相应的加法、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联系已经算出结果的横式,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清晰地表述列式时的思考过程,体会乘除法竖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A,

1、对于利用图文、对话的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能联系熟悉的生活经验,运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B

1、对于利用图文、对话的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能联系熟悉的生活经验,丰富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

2、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根据问题灵活地收集、组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算24点》

考查

能力

水平

水平描述

A

掌握算24点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3张牌或4张牌算出24点。

B

掌握算24点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24点。

A

    根据3张牌上的数,从中选出两个数进行第一次运算,把第一次算出的结果与另一个数进行第二次运算使算出的得数是24

B

    能运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3张牌的算法,并把初步获得的经验应用到4张牌上的数算得24点。

A

    运用算24点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能熟练地根据3张牌或4张牌算出24点。

B

    在算24点的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算得快的方法。

A

    在游戏过程中,体会算24点的基本策略,运用初步掌握的方法分组开展游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游戏的基本规则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第 九 单元:时、分、秒

考查能力

水平

水平描述

知识技能

A

1、能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2、能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60分、1=60秒。

3、能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4、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5、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刻。

6、能根据给定的时刻画出相应的分针。

B

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理解概念

A

能比较准确地把握1时、1分、1秒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B

联系生活经验和时、分、秒的观念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和比较时间的长短

运用规则

A

能在实践中探索认读钟面上时刻的方法。

B

能灵活地运用合适的方法快速、正确地读出钟面时刻。

解决问题

A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时间的简单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B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并解答有关时间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 十 单元:观察物体

考查能力

水平

水平描述

知识技能

A

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能辨认从某个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在实物(或实物图)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B

能根据自己所看到的视图,判断从其他三个位置所看到的视图。

理解概念

A

能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来观察。

B

能根据视图确定正确的观察位置。

运用规则

A

能在观察活动中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

B

在观察活动中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有次序地观察,并且有根有据地判断,发展直观思考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A

能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

B

能根据自己所看到的视图,判断从其他三个位置所看到的视图。

第 十一 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考查能力

水平

水平描述

知识技能

A

1、能认识方块统计图,会用方块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利用方块统计图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B

 

理解概念

A

能知道什么是方块统计图。

能初步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B

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运用规则

A

1、能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简单的调查和统计活动。

2、能根据相关信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的预测。

B

能根据相关信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合理的预测。

解决问题

A

1、能根据方块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2能预测生活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结果,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B

1、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一些建议,体验统计的价值。

2、能初步感受可能性与有关统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统计观念。

3、能预测生活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结果,会全面、仔细地思考问题。

第十一单元:实践活动《田园风光》

考查能力

水平

水平描述

知识技能

A

能运用乘除法、方向、时间、统计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B

能综合运用乘除法、方向、时间、统计等多方面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理解概念

A

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会用综合法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

B

能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运用规则

A

能独立思考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思考过程。

B

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比较有条理地描述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

A

能从较复杂的场景中观察、收集、整理信息,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

能根据问题有目的性地收集信息、灵活地解决问题,并能根据场景中的信息主动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