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4——无形资产与非货币资产交换
(2013-01-04 11:34:19)
标签:
财务会计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摊销货币性资产 |
分类: 财务会计学习笔记 |
一、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资产的区别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之外的资产,该类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固定或不可确认,包括存货(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二、无形资产。
1,概念: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2,特征:为企业所控制,未来能带来经济效益,不具有实物形态,具有可辨认性。
可辨认性是指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或者源自合同性权利或者其他法定权利。
3,企业内部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而开发阶段的产品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者出售的意图等,才能被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4,无形资产使用期限是有寿命的,按照寿命来进行后续计量。经过努力仍然无法合理确认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期限的,才能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终,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使用寿命的复合。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其摊销期限,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特殊的交易行为,比如,甲公司用原材料交换乙公司的设备,通过交换,两企业都满足了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货币资产的流出。具体来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2,如果在非货币交换过程中,出现补价的情况,补价低于25%,认定该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高于此比例,则认定为货币性资产交换。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A,要具有商业性质,即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事件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资产相结合,可能比换出资产产生更大的作用。要注意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B,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4,非货币资产交换的确认
A,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优先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本成本的基础,因为一般来说取得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所放弃资产的对价来确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应当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B,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为,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小贴士:摊销
对于长期资产或者长期待摊费用,不在发生的时候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而是在资产的使用期内逐期分摊,这个过程,对于固定资产叫折旧,对于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叫摊销
比如你买了一台设备10万,预计使用十年,预计净残值5%(5000),一般采用直线法折旧,那么你每个月要折旧:(100000-5000)/(10*12)元
也就是说买进的时候
借:固定资产 10万
贷:银行存款等 10万
从买入的下月开始每个月计提折旧
借:XX费用 (100000-5000)/(10*12)
贷:累计折旧 (100000-5000)/(10*1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