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陕西之八十九--榆林钟楼--驼峰拥翠北临雁塞

标签:
佛学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游历西藏陕西 |
何为随缘?院子里的树每天落叶,你为了保持环境洁净每天扫地,即是随缘。但如果你心急不耐,爬到树上,把所有树叶摘掉,就是攀缘。强求外在因缘,不断向外追逐所求,而忽略了内心的修持与觉悟,就是攀缘。真修行,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缘来不拒,缘去不追,万事不强求,得失皆自在
最早的钟楼建筑于现在的榆林榆阳古城的鼓楼以北的大街上,即现在钟楼山下的北大街上,据记载始建于明,后毁于清末的战火。
新钟楼,位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为仿西洋式建筑。民国10年(1921)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即在榆林大街原被火焚牌楼的旧址动工,次年落成,取名“长春楼”,后改为榆林钟楼。
榆林钟楼包括基台共有3层,总高24米,南北长20米,东西宽14,8米。基台有4个砖拱洞,为通街洞道。榆林钟楼二、三层内为大梁框架,外用水磨青砖包砌,东面有桥可上二层,二层有门洞进入三层,三层顶端中央建木重檐八角亭,旧时悬大钟报时。三层门、宙额石刻着由民国时榆林著名书法家李堂、白介微等书写的“蜚英腾茂”、“北临雁塞”、“芹水流芳”、“驼峰拥翠”横匾。
新钟楼,位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为仿西洋式建筑。民国10年(1921)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即在榆林大街原被火焚牌楼的旧址动工,次年落成,取名“长春楼”,后改为榆林钟楼。
榆林钟楼包括基台共有3层,总高24米,南北长20米,东西宽14,8米。基台有4个砖拱洞,为通街洞道。榆林钟楼二、三层内为大梁框架,外用水磨青砖包砌,东面有桥可上二层,二层有门洞进入三层,三层顶端中央建木重檐八角亭,旧时悬大钟报时。三层门、宙额石刻着由民国时榆林著名书法家李堂、白介微等书写的“蜚英腾茂”、“北临雁塞”、“芹水流芳”、“驼峰拥翠”横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