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辽宁之十六--章樾公园--满族之乡的美丽

标签:
教育军事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游历黑龙江吉林辽宁 |
章樾公园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县城中心,是以桓仁第一任知县章樾的名字命名的公园。章樾公园之美,美在其水、美在其桥、美在其别致、美在其人文赋予的内涵。
章樾公园总面积1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4公顷,水域形成了人工湖。湖水中的花色繁多、大小不一的鲤鱼、金鱼等自由地游荡着。站在公园看碧波湖水,水面平坦如镜,微风吹拂,不时地荡起阵阵涟漪。湖水两岸是两条长廊,每隔20米便是一盏漂亮的路灯,70多盏路灯站成两排,恰似天上繁星点点,眨眼观望人间盛景,又如整齐划一的仪仗士兵,接受游人的检阅。
湖中有大型的音乐灯光喷泉,每到晚上,喷泉便会伴着音乐舞动起来,随着音乐的舒缓、激昂,喷泉便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舞姿和图案。时而如含苞欲放的梅花,时而如出污不染的荷花,时而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时而如沐浴晨曦的少女,时而如变幻莫测的千手观音。现代声光电技术运用的恰到好处,使得喷泉的水花呈现出多种色彩。有时是橙红色的,洒下来的水雾如一抹红霞;有时是碧绿色的,形成垂挂的翡翠珠帘;有时又是宝蓝色的,好似仙女给观众们捧上成千上万颗宝石。
到章樾公园一游,不与水打交道不能算是尽善尽美。花上20元钱租上一条小船,就可在水上漂流一个小时。蹬着船儿,荡着桨儿,美哉、悠哉、乐哉。
永安桥是坐落在永安河上的七孔拱桥,全长88米,宽6米。每孔上外侧雕有一个龙头,龙头现吐水状。桥面两侧的望柱与栏板由汉白玉雕刻而成,拦板外侧图案由182朵莲花组成,桥的望柱为祥云。拦板内侧由93幅浮雕图案构成,其中84幅为糸列浮雕,有播种、堆垛、打场、酿酒等生产场景,也有打粘糕、娶新娘、贴春联、杀年猪等生活场景,整个图案展现了桓仁祖先们民生民俗埸景和厚重的满族文化。永安桥的名字也寓意着桓仁人民永远安居乐业、健康幸福。
章樾公园别致之处在于她的一亭一榭和一浮雕墙,她将文化元素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起来。
章樾公园的一亭,位于永安桥的正南方,与永安桥形成一条中轴线,二者遥相呼应,高低错落,取名“一得亭”。“一得亭”门柱题有一副对联:“青山无墨千年画,绿水有弦万载声”,本身就是一幅水墨丹青画。亭的四周由60幅汉白玉石雕图案组成,雕刻了
“人参、貂皮、鹿茸角”
这东北三宝,以及桓仁的各种特产。整个雕刻匠心别具、刀功细腻、栩栩如生。一些雕刻还赋予了深刻的寓意,如乌鸦反哺以示孝道,羊羔跪乳以示感恩,狗守家门以示敬业,雄鸡报晓以示忠于职守等,这些以物寓意的场景给人们一种哲理的启迪。
章樾公园的一榭,位于永安桥的西南侧,取名“观止榭”,面水一侧为主要观景方向。栏板刻有30幅图案,其中26幅为桓仁历史大事件和有影响的人物,它是历史浮雕墙的补充和细化。站在“观止榭”上,左视可见历史浮雕墙,右视可见永安桥、一得亭和章樾雕像,远处可眺八卦城及五女山,城里城外美景尽收眼底。
章樾公园历史浮雕墙是整个公园的灵魂,是桓仁历史前进脚步的印记,也是桓仁历史发展节拍的长廊。浮雕长165米,高3米,由14幅画卷组成。从浮雕墙的
“文明起源”,到 “西汉设治”,从“朱蒙建国”到“章樾建县”,最后到
“合力图强”,浮雕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桓仁六千余年历史展示出来,每一幅浮雕表现出桓仁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奋斗历程。
浮雕墙是桓仁地方史的浓缩,是桓仁历程的丰碑,其磅礴的气势,壮烈的场面,让人驻足景仰,令人肃然起敬。
章樾公园的奇特之处在于,她既是一座自然景观园林,又是一座社会历史和民生民俗的博物馆;既是一处休闲娱乐的清静之所,又是一个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的聚集之地。
徜徉于章樾公园,不仅可以感受到花草树木带来的扑鼻清香,还能品味到厚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不仅能够欣赏到亭台楼阁的新颖别致,还能体味到桓仁的历史变迁和文明富庶;不仅能够观赏山水相约、园林相望的美景,还能置身于远古文明与现代科技组合而成的梦幻境界。
盛夏的夜晚,依湖而建的章樾公园空气清新、通透,如水洗的一般,没有丝毫的闷热、潮湿。正是娱乐锻炼好时节。从章樾雕像前的大广场到太极八卦小广场等所有活动场地,到处可见歌舞升平的场面,到处是健身锻炼的人们,有跳健身舞的,有跳交际舞的,有扭秧歌的,有跳民族舞的,
有踢毽子跳绳的,有打太极拳的,有拉二胡唱京剧的,活泼的少年则玩起花样轮滑,学前儿童跳起了蹦床,外国游客则坐上了马拉的花车环绕公园一周,嘴里不停地说“very
good”!
如果你还没有来到神奇的桓仁,如果你还没有欣赏到如诗如画的章樾公园,那么请你别再迟疑,带上你的朋友,赶快来吧,让我们一起感受桓仁的沧桑巨变,一起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满乡30万儿女正张开双臂欢迎八方游客、四海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