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历辽宁之十六--章樾公园--满族之乡的美丽

(2016-05-02 19:17:58)
标签:

教育

军事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游历黑龙江吉林辽宁
章樾公园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县城中心,是以桓仁第一任知县章樾的名字命名的公园。章樾公园之美,美在其水、美在其桥、美在其别致、美在其人文赋予的内涵。

章樾公园总面积1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4公顷,水域形成了人工湖。湖水中的花色繁多、大小不一的鲤鱼、金鱼等自由地游荡着。站在公园看碧波湖水,水面平坦如镜,微风吹拂,不时地荡起阵阵涟漪。湖水两岸是两条长廊,每隔20米便是一盏漂亮的路灯,70多盏路灯站成两排,恰似天上繁星点点,眨眼观望人间盛景,又如整齐划一的仪仗士兵,接受游人的检阅。

湖中有大型的音乐灯光喷泉,每到晚上,喷泉便会伴着音乐舞动起来,随着音乐的舒缓、激昂,喷泉便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舞姿和图案。时而如含苞欲放的梅花,时而如出污不染的荷花,时而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时而如沐浴晨曦的少女,时而如变幻莫测的千手观音。现代声光电技术运用的恰到好处,使得喷泉的水花呈现出多种色彩。有时是橙红色的,洒下来的水雾如一抹红霞;有时是碧绿色的,形成垂挂的翡翠珠帘;有时又是宝蓝色的,好似仙女给观众们捧上成千上万颗宝石。

到章樾公园一游,不与水打交道不能算是尽善尽美。花上20元钱租上一条小船,就可在水上漂流一个小时。蹬着船儿,荡着桨儿,美哉、悠哉、乐哉。

永安桥是坐落在永安河上的七孔拱桥,全长88米,宽6米。每孔上外侧雕有一个龙头,龙头现吐水状。桥面两侧的望柱与栏板由汉白玉雕刻而成,拦板外侧图案由182朵莲花组成,桥的望柱为祥云。拦板内侧由93幅浮雕图案构成,其中84幅为糸列浮雕,有播种、堆垛、打场、酿酒等生产场景,也有打粘糕、娶新娘、贴春联、杀年猪等生活场景,整个图案展现了桓仁祖先们民生民俗埸景和厚重的满族文化。永安桥的名字也寓意着桓仁人民永远安居乐业、健康幸福。

章樾公园别致之处在于她的一亭一榭和一浮雕墙,她将文化元素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起来。

章樾公园的一亭,位于永安桥的正南方,与永安桥形成一条中轴线,二者遥相呼应,高低错落,取名“一得亭”。“一得亭”门柱题有一副对联:“青山无墨千年画,绿水有弦万载声”,本身就是一幅水墨丹青画。亭的四周由60幅汉白玉石雕图案组成,雕刻了 “人参、貂皮、鹿茸角” 这东北三宝,以及桓仁的各种特产。整个雕刻匠心别具、刀功细腻、栩栩如生。一些雕刻还赋予了深刻的寓意,如乌鸦反哺以示孝道,羊羔跪乳以示感恩,狗守家门以示敬业,雄鸡报晓以示忠于职守等,这些以物寓意的场景给人们一种哲理的启迪。

章樾公园的一榭,位于永安桥的西南侧,取名“观止榭”,面水一侧为主要观景方向。栏板刻有30幅图案,其中26幅为桓仁历史大事件和有影响的人物,它是历史浮雕墙的补充和细化。站在“观止榭”上,左视可见历史浮雕墙,右视可见永安桥、一得亭和章樾雕像,远处可眺八卦城及五女山,城里城外美景尽收眼底。

章樾公园历史浮雕墙是整个公园的灵魂,是桓仁历史前进脚步的印记,也是桓仁历史发展节拍的长廊。浮雕长165米,高3米,由14幅画卷组成。从浮雕墙的 “文明起源”,到 “西汉设治”,从“朱蒙建国”到“章樾建县”,最后到 “合力图强”,浮雕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桓仁六千余年历史展示出来,每一幅浮雕表现出桓仁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奋斗历程。

浮雕墙是桓仁地方史的浓缩,是桓仁历程的丰碑,其磅礴的气势,壮烈的场面,让人驻足景仰,令人肃然起敬。

章樾公园的奇特之处在于,她既是一座自然景观园林,又是一座社会历史和民生民俗的博物馆;既是一处休闲娱乐的清静之所,又是一个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的聚集之地。

徜徉于章樾公园,不仅可以感受到花草树木带来的扑鼻清香,还能品味到厚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不仅能够欣赏到亭台楼阁的新颖别致,还能体味到桓仁的历史变迁和文明富庶;不仅能够观赏山水相约、园林相望的美景,还能置身于远古文明与现代科技组合而成的梦幻境界。

盛夏的夜晚,依湖而建的章樾公园空气清新、通透,如水洗的一般,没有丝毫的闷热、潮湿。正是娱乐锻炼好时节。从章樾雕像前的大广场到太极八卦小广场等所有活动场地,到处可见歌舞升平的场面,到处是健身锻炼的人们,有跳健身舞的,有跳交际舞的,有扭秧歌的,有跳民族舞的, 有踢毽子跳绳的,有打太极拳的,有拉二胡唱京剧的,活泼的少年则玩起花样轮滑,学前儿童跳起了蹦床,外国游客则坐上了马拉的花车环绕公园一周,嘴里不停地说“very good”!

如果你还没有来到神奇的桓仁,如果你还没有欣赏到如诗如画的章樾公园,那么请你别再迟疑,带上你的朋友,赶快来吧,让我们一起感受桓仁的沧桑巨变,一起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满乡30万儿女正张开双臂欢迎八方游客、四海宾朋!
游历辽宁之十六--章樾公园--满族之乡的美丽

游历辽宁之十六--章樾公园--满族之乡的美丽

游历辽宁之十六--章樾公园--满族之乡的美丽

游历辽宁之十六--章樾公园--满族之乡的美丽

游历辽宁之十六--章樾公园--满族之乡的美丽
章樾(1847-1913年)字幼樵,道光二十七年出生于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男,汉族,监生。稍长入选京师国子监。学后就任湖北省郧县知县。任中,勤于政事,体察民情,秉公执法,颇有声望。后因父母丧事,离职回籍守孝3年。期满调奉天省,委其协办建县前的怀仁(今桓仁)垦务。光绪二年到达尚未建县的怀仁,任设治委员。光绪四年试署怀仁县。光绪六年实补怀仁县知县,为桓仁首任县官。

建县前的怀仁地区,经历200多年的封禁,“旧无址基,地遗边外”,“封禁久严,鸟兽充牣,绝巢窟而野无居人”。建县当时,全县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仅有违禁潜入的垦荒者26531人。地广人稀,初设县治,百业待举,万事艰难。建县第二年,章樾开始修城垣,建衙署。修建中,因怀仁之地“向无窑座,既乏谙习烧作之人,复少承揽殷实之户”,须“赴省城雇觅工匠,筹给窑本”。城址近处无灰石,灰窑距县城15公里,运输不便。砖窑虽近,但“土性疏松,烧砖一窑,堪用者不过十分六七(见宣统元年《怀仁县志》)”,而且修垣凿池则须“垦辟荆榛”,倍极辛苦。章樾每每亲自“监工附众”,“日夕督作,不敢稍宽。”至光绪八年春,始告完工。建城同时,多事并举:划保区,开市进,酌赋税,建公廨(公署)置营房,立痒塾(学校),修道路,设渡口,兴驿递(通信)等。章樾远见卓识,继修城之后,广修道路。在其所著《修大岭记》中精辟指出:“民以钱镪病,农以赋税病,官亦以催科病。”其原因是“数岭限之也。”因而强调建城之后,万事之急,“莫急于修岭”。当时众说纷纭,章樾力驳众议:“开岭所以便民,便民所以通商,通商所以利赋”;“不比不急,将焉急乎”。他亲自指挥分工,限定日时,短期内修通了石头峦盘岭、葡萄架岭和挂牌岭3条交通要道。

  章樾对劳苦百姓深切同情,在其《初建怀仁县碑记》中写道:“民工雇以胼胝,挥血汗兮堪怜”;在《修大岭记》中记有:“今则迫容缓者,庶几一劳永逸,故不敢息吾民也,然又未始不心悯其劳也”;在《苦边行》诗中云:“有妇晨炊吞声哭,情未及问声愈咽,自叹良人昨夜归,冻驱欲死足趾折,客闻更觉心中悲。”作为封建制度下的县官章樾,对普通劳动人民有如此情感,实属不易,难能可贵。

  章樾在桓仁任中,“讯断不用刑威,反复推问,得情而止。繁值事,务顺舆情”,可见他为官之清廉。

  光绪八年(1882年)章樾调离。他在怀仁任职期间,给黎民百姓做了不少大事和好事,令人敬佩而不忘怀。

人物生平

光绪十四年秋,大雨连绵,洪水漫延,营口城乡皆成泽国,人畜房器淹没无计,百姓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章樾不惧洪水,亲率衙役,趟水到四乡调查水势民情。他看见"平地汪洋,禾稼一空",百姓"涂炭"的惨状,带头捐出自己的官俸,倡办赈灾,商绅齐应。营口城乡分属海城、盖平二县分辖,而海防同知的职责限于"维护海疆治安",不负地方"钱谷刑名"之责。但他鉴于百姓苦难,越境越权"捐廉劝赈"尤显可贵。

章樾的行为,受到"万民感颂"。百姓凑钱为他竖立"泽被甘棠"碑,悬挂功德匾,赠送万民衣伞。由于他"德政尤佳",于光绪十六年升任昌图知府。章樾作为一名封建官僚,黎民困难时能"亲履四乡",越权"捐廉",的确难能可贵。

于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章樾作桓仁县衙县官,在规划桓仁县城总体城市规划时,利用太极八卦的形式及理念,将桓仁县城规划成坐落于浑江水冲积而成的山环水绕、形若太极的小平原上,县衙门就选在阴鱼的阳鱼眼上,并在四周修筑了八卦城,城外设有护城壕。到现今为止,从航测图上仍依稀可见八卦城的格局与风采。这不仅是易经理论在古代建筑史中的绝妙体现,而且是易经文化最具标志性的示范工程和易经文化的载体。因此,章樾成为这座文化古城的不朽纪念人物,桓仁满族自治县建有章樾公园。内塑章樾塑像。章樾为桓仁第一任知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