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岭上终年白云缭绕,随风飘忽,
与蓝天沧海浑如一体,故名海云岭。
越南当地人有句话:“上一次海云岭,就等于上一次天堂”。
在《抚边杂录》一书中,其作者黎贵敦(1726~1784)写道:
“海云岭下有海洋,上有云彩,是顺化和广南(今承天顺化、岘港、广南三省)的界线,蜿蜒曲折,十分危险。“
9世纪上半叶,越南阮朝时期,
明命皇帝(1791~1840)下令,
在海云岭修了长达数十公里的盘山公路,
并在海云岭顶峰建设用于警戒和抵御敌寇的石城和关隘,
在岭南钱后筑起了关门,从而有了海云关。
汉字----海云关。越南受汉文化影响深远。
公元1826年(明命七年),阮朝明命帝(越南语:Minh
Mạng Đế 1791~1840)下令在海云岭顶峰建设用于警和御寇石和隘石城拱门北面挂着刻有“海云关”三个字的汉白玉大牌,门南面的大牌则刻有“天下第一雄关”(越南语:Thiên
hạ đệ nhất hùng quan)六个汉字,意思是天下最雄伟的关隘。 [2]
海云岭在北南千里路上把承天顺化和岘港两省隔开,长20公里的山路,蜿蜒曲折,十分危险。在记载
“里方”经济、社会重要事迹的《抚边杂录(越南语:Phủ
Biên tạp lục)一书中,其作者黎贵惇(越南语:Lê
Quý
Đôn 1726~1784)写道:“海云岭下有海洋,上有云
彩,是顺化和广南(今承天顺化省、岘港、广南省三地)的界线。
海云关关门的墙壁均用山石和红砖砌成,十分坚固,
石城拱门北面挂着刻有“海云关”三个汉字的汉白玉大牌,
南面的大牌则刻有“天下第一雄关”六个汉字,
意思是天下最雄伟的关隘。
长山山脉在这里直逼大海,将沿海平原在此切断,必须翻过此山才能北上或南下,这是越南中部的天险。因岭上经常白云缭绕,与蓝天沧海浑如一体,故名海云岭,关口
海拔470米。岭上翠竹成林,树木葱笼;山顶自古就设有关口,叫
海云关。这里差不多是南北两部分的等分点,也正好靠近当时的划分边界。海云关成为越南南方政府防备北方进攻的
天险。
在海云关,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南北两面长长的越南海岸,远望
南中国海上的渔帆点点。山顶还保留当年
南越军队的碉堡。统一后,海云岭不再是重兵把守的地方,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向游人述说当年的历史。
海云关隧道没有建好前,从顺化去岘港或者反过来,
所有走1号公路的车子都得爬海云岭,过海云关,
这是连接南北的唯一陆路。
这里,终年云雾缭绕,风景秀丽,
有时只隔几步就看不见人。
道路迂回曲折,弯多而急,
一边是茂密的芦苇,一边是海浪怒吼的深渊,
挑战长途汽车司机的神经。
从2005年,东南亚最长的公路隧道——穿过海云岭的海云隧道投入运营后,很少人过海云岭了。
这条荒废的山岭路成为了冒险族的理想旅游点。
除了在山岭上就能鸟瞰湛蓝的海水,
沿路还能见到就在海边缓慢前行的火车。
近年来,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每到顺化、岘港都想参与这条饶有兴味的旅游线。
从这里放眼俯瞰广阔的大海,
北方是顺化的陵姑湾,南方是岘港的岘港湾;
观看穿行在朦胧雾霭和青翠树林的“统一”号火车。
如果天气晴朗,可以俯瞰整个岘港市、仙沙港、山茶半岛、劬劳占和金色沙滩。
当然,游客不会错过参观“天下第一关”遗迹的机会。
长山山脉的支脉海云山由西边境迤逦向东,从这里插入大海。将沿海平原在此切断。必须翻过此山才能北上或南下,这里是越南南北交通咽喉要地,南来北往的火车,汽车都要经过海云岭。因岭上终年白云缭绕,随风飘忽,与蓝天沧海浑如一体,故名海云岭。
在海云关隧道没有建好前,这是连接南北的唯一陆路。所有走1号公路的车子都得爬海云岭,过海云关。海云岭位于岘港北面30公里的海边,是长山山脉的支脉海云山的主峰。
弥漫的浓雾,时隐时现。从车上向左看是竹林密布的高山,向右看是令人胆寒的深渊,汽车转弯时,更是害怕,感觉整个身体就要被抛入深渊似的,心跳骤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