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中国之内蒙古四-- 希拉穆仁草原--阴山脚下的风光

标签:
健康教育历史旅游佛学 |
分类: 游历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 |
希拉穆仁草原--阴山脚下的风光

希拉穆仁大草原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大草原。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寺院原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34年(1769年)。寺内二重殿洞,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普会寺背后环绕着希拉穆仁河,跨过河上大桥可达阿勒宾包山上观赏草原风光。一望无际的景色,让人如醉如痴。

希拉穆仁草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风,北聆百灵庙的铃声,因清王朝赐名的“普会寺”喇嘛寺屹立河畔,又名召河。草原的夏秋,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迷人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羊、马、牛、驼,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驰,或漫游,象彩霞在天际飘动,也像仙女撒下的珍珠、玛瑙,落在银链般的希拉穆仁河两岸。在牧民的蒙古包里,好客的蒙古族主人将会捧出鲜洁的奶食,肥美的羊肉,爽口的炒米,醇香的奶茶待客,草原食品那特有的风味将透入您的心田。

享受蒙古族王爷骑马的感觉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武川县境内,从呼和浩特市区到希拉穆仁草原,坐车花去约一个半小时。一路上天高云淡,映入你视野的,是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就像望不到边的滚滚绿海,令人心旷神怡!车队到达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度假区,当地的牧民穿着蒙古族节日盛装,夹道列队迎接,唱着动听的蒙古族迎宾曲,为我们举行献哈达和敬草原白酒仪式。

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在这里,有令人向往一睹其风采的敖包、秦汉时期修建的长城和令人心动不已的草原日出、日落。这一切都让人终生难忘。在希拉穆仁草原,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草原那达慕活动,其中的赛马、摔跤和射箭三项竞技是蒙古族“男儿三艺”。在这里,游客既可以看到勇敢剽悍的草原健儿的精湛表演,也可以亲自披挂上阵,大显身手,一抒豪情。 在希拉穆仁草原,游客不仅可以观赏草原美景,品味草原游牧民族的豪迈心情,还可以参与隆重的“祭敖包”仪式,享用草原民族典型的风味餐饮,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

希拉穆仁草原是典型的高原草场,每当夏秋时节绿草如茵,鲜花遍地。行走在希拉穆仁草原上,会看到内蒙古草原独有的敖包。这些用石头砌成的敖包,原来是草原上用于辨别方向的标识,渐渐变成情侣们相约见面的地方。当您来这儿旅游,热情好客的草原人会手捧洁白的哈达,端上醇香的美酒,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来招待你,在这热烈的气氛中你会品尝到具有浓厚草原风味的奶茶和奶食,以及美味的手扒肉。对于长期处在高压状态的都市人来说,骑马是解压的一个好方式。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如此豪迈,试问还有什么能够比拟放牧人挥动着套马杆,羊、马、牛、驼,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驰,或漫游,落在银链般的希拉穆仁河两岸。在希拉穆仁大草原,即使盛夏之夜,也凉爽似秋。

早晨六点钟左右,东方出现了瑰丽的彩虹,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朝霞。早起的牧民唱着粗犷豪放的牧歌,又赶着牛群、羊群、马群出发了。我骑在马上,大口吸着带有草香的清新空气,向太阳挥手致意,大声欢呼,脑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浑身沐在欢乐之中了。

希拉穆仁庙售票处. 希拉穆仁草原上的普会寺,当地人称召河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它是草原上众多庙宇殿堂古迹之一。普会寺坐北朝南,长方形院落,院中排列着三重殿阁,为汉藏混合结构。两层楼阁,造型优美,庄严宏伟。在草原腹地能见此殿宇,足以使人惊叹200多年前蒙汉能工巧匠的技艺。当您来到美丽的希拉穆仁草原,或骑金驼漫步或乘骏马奔驰,或登高远眺,草原的美景将像一个神奇的梦,使您回味无穷。

蒙古族姑娘的合影留念

在这美丽的土地上,下榻一晚这里的蒙古包,是不错的选择。围着篝火与蒙古族朋友一起载歌载舞,热情好客的草原人会手捧洁白的哈达,端上醇香的美酒,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来招待你。

在希拉穆仁大草原,昼夜温差较大,即使盛夏之夜,也凉爽似秋。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有专供活佛避暑的行宫———普会寺,此寺气势宏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有专供活佛避暑的行宫—普会寺,此寺气势宏伟,是各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希拉穆仁河川流不息的从寺旁流过,给寺庙增加了动感的美。

当晚,我们在弥漫着烤羊和奶酒香味的夜幕空气中,随着悠扬悦耳的马头琴曲,围着热焰腾空的篝火,和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小伙子、姑娘一起联欢,大家手拉手,唱着,跳着,狂欢着……久久不肯离去。夜深了,我们分散睡在蒙古包内,躺在地铺上,透过圆圆的天窗,还可以和眨眼睛的星星对话,有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

原以为敖包是类似蒙古包之类的房子,现在才知道,其实敖包是人工用石片或石块垒砌而成的一种圆锥形的建筑物,多选择在山冈或丘陵的高处,一般为一地一座,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美丽的蒙古包。祭敖包就是以敖包为崇拜物而进行的一种公众聚会的祭典形式。

草原落日---好美丽



当你静静的躺在秀美的希拉穆仁河畔,聆听着这天籁之音,会解除你工作中的烦恼,平静你烦躁的心情。

接着,我们走访当地的牧民。蒙古族民风淳朴好客,一进牧民的蒙古包,主人便给我们每人热情地倒上一大碗热奶茶,并捧出炒米、奶酪、奶油、奶酒以及手扒肉等食品让我们享用,还用蒙古语为我们唱蒙古族《酒歌》:“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主人频频敬酒,在这种友好的氛围中,即使酒不醉人也已经自醉了。奶茶以砖茶和牛奶为原料加水熬制而成,喝后余香满口,回味无穷。手扒肉是蒙古族传统肉食品,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选用肥嫩的小口羯羊肉制成,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蘸上青蒜末、鲜酱油,味道更佳。


希拉穆仁大草原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大草原。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寺院原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34年(1769年)。寺内二重殿洞,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普会寺背后环绕着希拉穆仁河,跨过河上大桥可达阿勒宾包山上观赏草原风光。一望无际的景色,让人如醉如痴。

希拉穆仁草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风,北聆百灵庙的铃声,因清王朝赐名的“普会寺”喇嘛寺屹立河畔,又名召河。草原的夏秋,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迷人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羊、马、牛、驼,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驰,或漫游,象彩霞在天际飘动,也像仙女撒下的珍珠、玛瑙,落在银链般的希拉穆仁河两岸。在牧民的蒙古包里,好客的蒙古族主人将会捧出鲜洁的奶食,肥美的羊肉,爽口的炒米,醇香的奶茶待客,草原食品那特有的风味将透入您的心田

享受蒙古族王爷骑马的感觉


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在这里,有令人向往一睹其风采的敖包、秦汉时期修建的长城和令人心动不已的草原日出、日落。这一切都让人终生难忘。在希拉穆仁草原,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草原那达慕活动,其中的赛马、摔跤和射箭三项竞技是蒙古族“男儿三艺”。在这里,游客既可以看到勇敢剽悍的草原健儿的精湛表演,也可以亲自披挂上阵,大显身手,一抒豪情。 在希拉穆仁草原,游客不仅可以观赏草原美景,品味草原游牧民族的豪迈心情,还可以参与隆重的“祭敖包”仪式,享用草原民族典型的风味餐饮,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

希拉穆仁草原是典型的高原草场,每当夏秋时节绿草如茵,鲜花遍地。行走在希拉穆仁草原上,会看到内蒙古草原独有的敖包。这些用石头砌成的敖包,原来是草原上用于辨别方向的标识,渐渐变成情侣们相约见面的地方。当您来这儿旅游,热情好客的草原人会手捧洁白的哈达,端上醇香的美酒,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来招待你,在这热烈的气氛中你会品尝到具有浓厚草原风味的奶茶和奶食,以及美味的手扒肉。对于长期处在高压状态的都市人来说,骑马是解压的一个好方式。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如此豪迈,试问还有什么能够比拟放牧人挥动着套马杆,羊、马、牛、驼,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驰,或漫游,落在银链般的希拉穆仁河两岸。在希拉穆仁大草原,即使盛夏之夜,也凉爽似秋。

早晨六点钟左右,东方出现了瑰丽的彩虹,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朝霞。早起的牧民唱着粗犷豪放的牧歌,又赶着牛群、羊群、马群出发了。我骑在马上,大口吸着带有草香的清新空气,向太阳挥手致意,大声欢呼,脑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浑身沐在欢乐之中了。

希拉穆仁

蒙古族姑娘的合影留念

在这美丽的土地上,下榻一晚这里的蒙古包,是不错的选择。围着篝火与蒙古族朋友一起载歌载舞,热情好客的草原人会手捧洁白的哈达,端上醇香的美酒,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来招待你。

在希拉穆仁大草原,昼夜温差较大,即使盛夏之夜,也凉爽似秋。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有专供活佛避暑的行宫———普会寺,此寺气势宏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有专供活佛避暑的行宫—普会寺,此寺气势宏伟,是各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希拉穆仁河川流不息的从寺旁流过,给寺庙增加了动感的美。


原以为敖包是类似蒙古包之类的房子,现在才知道,其实敖包是人工用石片或石块垒砌而成的一种圆锥形的建筑物,多选择在山冈或丘陵的高处,一般为一地一座,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美丽的蒙古包。祭敖包就是以敖包为崇拜物而进行的一种公众聚会的祭典形式。

草原落日---好美丽


作为游客,我只进行简单的祭祀。按当地的风俗,先许个心愿,然后从左向右,围着敖包顺时针转三圈,完后将事先从附近捡来的石头扔在敖包上。据说这样许下的愿望就能实现,而且扔的石头越大,能实现的愿望就更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敖包的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原有传统的祭祀作用外,许多敖包已被用来作为一个地方的标志和界碑,又因为敖包都朝南,又成为牧民辨别方向的参照物,被当地牧民誉为“草原上的灯塔”。

当你静静的躺在秀美的希拉穆仁河畔,聆听着这天籁之音,会解除你工作中的烦恼,平静你烦躁的心情。

接着,我们走访当地的牧民。蒙古族民风淳朴好客,一进牧民的蒙古包,主人便给我们每人热情地倒上一大碗热奶茶,并捧出炒米、奶酪、奶油、奶酒以及手扒肉等食品让我们享用,还用蒙古语为我们唱蒙古族《酒歌》:“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主人频频敬酒,在这种友好的氛围中,即使酒不醉人也已经自醉了。奶茶以砖茶和牛奶为原料加水熬制而成,喝后余香满口,回味无穷。手扒肉是蒙古族传统肉食品,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选用肥嫩的小口羯羊肉制成,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蘸上青蒜末、鲜酱油,味道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