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2014-10-18 18:34:49)
标签:

旅游

分类: 游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静,是禅,是道;静,是佛,是法。静,更是心灵的皈依。

佛家有禅静,道家有虚静,“静”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作为普通人,能恬静地读书,沉静地写作,安静地思考,宁静地生活,娴静地游走,便是最大的福分。静,流露的是一个人的气质,更体现着一个人的内涵。

          

人,心若安静了,便听不到任何外界喧嚣的嘈杂,不会纠缠于一些琐碎,如一潭清幽的水,包容和悦纳万物。静则生智,静可生慧,一个人能不能“智慧”就要看是否真正“静”得下来。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李淳风墓:位于天宫院古驿道五里台的山上(俗称淳风山),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墓为顶高20米的圆形山包,周围为平地,墓穴在山顶的中央,墓高15米,墓前有一石碑,上书 “唐太史令李淳风之墓”。穴址有两条山脉,高昂托起,地势形成三级阶梯,周围群山高耸拱卫,风水理论称“二龙抢宝”。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袁天罡与李淳风,唐初阴阳家,风水大师,爱上阆中风水,隐居阆中,建天宫院等观天台,自寻葬地,在天宫乡附近的山上,都是高结之地。早于杨公时期的风水,是原风水原诣的好例。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袁天罡阆中“锯山” 
     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活脱脱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而在其“龙颈”处,却又明显留下了被人工挖凿的痕迹,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断龙脉”时“锯”断了的。关于袁天罡阆中锯山的轶事,阆中民间一直广为流传,而一些史料上也多有记载。  据《阆中县志》记载,袁天罡“官火山令,善数术,居阆中蟠龙山筑观星台,以观天象。”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天空出现慧星,也就是民间常说的“扫帚星”。接着太白金星又多次在白天“抢日”。三月二十三日,蜀西又发生地震。“天现扫帚星,地下动刀兵”。这一连串奇异的天象,被人们看作是改朝换代的前兆。  各种谣传一日盛一日地在街头巷尾悄悄流传,朝野上下一时人心惶惶,“贞观盛世”也笼罩上了一片阴影。这天,火山令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突然奉召人宫。唐太宗一脸愁容地对二位大臣说:“近来天象奇异,又有大臣秘奏西南出现‘王气’,而今蜀西又发生大地震。朕日思夜想,未知凶吉,二位爱卿长于天文术数之道,不知有何高见?”   李淳风略略一思索:“日月星辰变异之象为历朝所难免。大唐自有圣上之贤德,近日无忧。但臣听巫师预测,唐三代之后,有武氏起而灭之。”   唐太宗听了大惊失色,他沉思了半响说:“朕今天召你们入宫,就是为了这件事。如今天命已现,如何是好?不如将天下所有武姓之女尽斩杀之!”   袁天罡上前奏道:“圣上万万不可,俗话说天意不可违!一代明君,岂可滥杀无辜?微臣自愿前往蜀西赈灾,兼步‘王气’。若真将‘王气’真龙穴地步着了,我便下令地方官员征集民力,将地形破毁,则‘王气’自然断绝,大唐江山无忧矣!请陛下宽心,多多保重龙体!”   第二天,袁天罡骑上太宗御赐宝马,扬鞭朝巴蜀飞奔疾驰。行至今广元朝天驿,登高南望,远远望见阆中方向瑞气缭绕,祥云升腾,似觉有“王气”之象,便急忙风尘仆仆朝古城赶来。  来到阆中,他站在锦屏山将整个阆中城一观,哟,大小蟠龙山便展现在眼前。只见小蟠龙山如晃动的“龙头”,大蟠龙山如龙身蟠曲蠕动,大有凌空腾飞之状;山顶瑞气盘旋,彩霞满天;山上山下绿树成荫,生机盎然。袁天罡惊诧道:“王气原来在此!”于是跃马下山,直奔阆州城。  阆州知府一见朝廷命官到来,宾礼相待。袁天罡将皇上旨意传达,知府立即下令各县派遣民役,在大蟠龙山和小蟠龙山之间开山凿石,斩断“龙颈”。蟠龙山顿时被齐腰“锯”断。  袁天罡离开长安城后,李世民还不放心,又增派太史令李淳风由长安到阆中,协助袁天罡。巧的是,他也不约而同地步到阆中蟠龙山,二人相会于锯断“龙颈”处,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意。自此,阆中人一代传一代,至今仍把这凿断了的山垭叫“锯山垭”。  果然,三十年后武后则天篡权,改唐为周,并欲将李氏皇权让位武氏家族执掌。据说正是因为袁天罡在阆中“锯山”断了“王气”,才造成武氏家族绝灭,唐中宗才能继位,恢复唐朝。而袁天罡、李淳风二人锯断了“龙脉”之后,痴迷上了阆中这块“风水宝地”,先是在蟠龙山结庐观天象、研究天文,后二人又在西河边修建了一座天宫院,隐居于此研习风水。二人死后,便也分别葬在今阆中市天宫乡的观稼山和五里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大多数人喜欢一味地追随势力和利益,殊不知,静处的人才是最自由的。让心灵在安静中游走,让思绪在恬静中放飞,让感受在静谧中滋生,让体会在幽静中深刻。时下,我们常常耳闻目睹许多人美好的生活方式,譬如:一个星期朋友聚会一次,周末的郊游小憩,或者只是找个公园透透气,品一杯香茗,让心安静下来,让时间变得可有可无,静处到极致,便会与裸露的灵魂贴得更近。

        

尘世纷攘,物欲横流,其实,绝对的宁静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能寻找相对的宁静,享受相对的宁静。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清晨,徜徉在东湖边,拥抱初升太阳的生机与温暖,感受那份来自天然的亲切和安然。此刻,这里的一切都化为宁静,只有流水潺潺,让疲惫的心灵不再澎湃,变得平和舒软。

         

午后,相约好友,静坐咖啡屋,听着悠扬的音乐,让心情全然放松,让疲惫从身边驱散。一次倾听,一次长谈,一份感悟,一份相伴,簇拥时光行走流年。

        

傍晚,与家人悠闲漫步,广场穿梭,环山锻炼,处处鸟语花香,绿草茵茵铺展,云朵自由飘逸,天空宁澈湛蓝。眺望,凝视,感受岁月的无声之美,醉意心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假日,邀上三五好友一起爬山涉水,出去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给自己的机体换换氧,加点钙,添些绿色的记忆,为心情刷刷新,让快乐无限蔓延。

       

人,有时候,需要多亲近大自然,它会以自己的原汁原味,给予我们一份纯真,带给我们一份舒畅,赋予我们豁达的胸襟,赠予我们澄净的内心。那是没有世间纷争与喧嚣,远城市、近自然的那种淡泊与淡定。

          

 

静,能让人心神气爽,静,能令人浑然忘我,静,更是心灵的皈依,于尘世纷扰之中,回归灵魂深处的幽芳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游历中国之四川十--李淳风墓--让我开悟之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