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历泰国之十二--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2014-02-24 19:25:21)
分类: 环游世界
 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闽南一带多称为“乌面祖师”,台湾则称为“祖师公”、“祖师爷”。

全省近百座的清水祖师庙中,祖师爷的分身,别称“三代祖师”、“蓬莱祖师”、“显应祖师”、“照应祖师”、“辉应祖师”、“普庵祖师”,以及最有名的“落鼻祖师”。至于祖师爷由来的传说神话,则多不胜数。这是在泰国华侨华人供奉的清水祖师庙。

游历泰国之十二--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泰文与汉字在一起的门楼 


游历泰国之十二--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又称“麻章上人”,闽南一带多称为“乌面祖师”,台湾则称为“祖师公”、“祖师爷”。全省近百座的清水祖师庙中,祖师爷的分身,别称“三代祖师”、蓬莱祖师、显应祖师、照应祖师、辉应祖师、普庵祖师;是北宋名僧。

俗姓陈,名应(又名陈昭、或陈昭应),法名普足,生于北宋仁宗景祐四年正月初六(1037年)福建省永春县小姑乡,儿时持斋诵经,日常与山下里人牧牛子戏,日暮吟经,牛自知归。陈应自幼在大云院出家,因不堪寺院的虐待,于是到高太山结茅筑庵,闭关静坐,后经大静山明松禅师指点,参读佛典三年,终于悟道。明松禅师授他衣钵,并告诫他:“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舍弃万缘,以利物济世为职责”,陈应便在麻章施医济药,普救贫病,麻章人士尊他为“麻章上人”。

游历泰国之十二--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我在与美国友人一起朝拜清水祖师
游历泰国之十二--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清水祖师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是闽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福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学者杨浚在《四神志略》中列出的妈祖(即 “天上圣母”)、广泽尊王、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四位福建主要神祗 ,即闽南民间信仰神明的主要代表。随着闽南华侨的出国,闽南民间信仰也传播到海外,目前,清水祖师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中是很盛行,尤其自19世纪30年代以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地陆续建有不少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游历泰国之十二--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黑面祖师:祖师爷神像面黑如铁,据说曾与恶鬼斗法,被烟火连熏七昼夜,面色黧黑,却终降伏恶鬼,其日后成为祖师爷座下的张、黄、苏、李四大将军(即为中殿的四座铜像)。
游历泰国之十二--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游历泰国之十二--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游历泰国之十二--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安溪清水岩是台湾和东南亚众多清水祖师庙分灵去的祖庙,它们和安溪清水岩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

从明代以后,随着一批批安溪人纷纷迁移台湾和东南亚各地谋生,清水祖师的香火也传到那里。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队伍中有许多安溪人,他们身上带着“清水祖师公”的香火。清康熙年间,由于安溪人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推荐施琅平定台湾和以后的林总兵镇台,施、林对安溪人有较大的关照,促使安溪人大批携眷渡台定居。随着安溪人移民的增加和村落的形成,清水祖师庙也陆续建造起来。凡是有安溪人聚居的地方,大多有清水祖师庙。清水祖师信仰成为台湾安溪移民维系各自群体团结的精神力量。

据1930年台湾寺庙调查材料,排在前面的神佛,其中安溪的清水祖师排在第10位,庙宇83座。这说明安溪清水祖师信仰在台湾影响广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安溪清水祖师信仰在东南亚各国也广泛传播。随着安溪人飘渡南洋并在南洋落了户,他们带去了清水祖师公的香火,在南洋各国建庙奉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都有清水祖师公庙宇。


游历泰国之十二--泰国福元宫--华侨华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
我在与美国友人一起朝拜清水祖师

北宋元丰六年(1083)安溪大旱,乡贤请普足到蓬莱为民祈雨,此行“雨即沾足”。民众极力挽留,普足禅师就在蓬莱山筑造岩寺,被尊称为“清水祖师”。清溪人士便在蓬莱山上筑一精舍,延请麻章上人居住,并称此为“清水严”。麻章上人在此修行十九年,独力募化,修桥铺路,人人称便,漳州、汀州一带的人都十分崇信他。祖师一生以利物为本、济人为志,造福百姓,驻岩期间,除了三次改建、扩建岩寺外,还修桥造路、采药治病、见义勇为。

宋徽宗靖国九年(一说是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在说教中端坐而逝,享年65岁。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泽,屡次奉报朝廷,敕赐“昭应广慧善利慈济大师”封号。南宋时期,请封和敕封的经过被详细地记载于《清水岩志略》、《安溪清水岩志》等志书的牒文中。

第一次请封是在绍兴年间,由安溪姚添等人上文朝廷请封,理由是清水祖师生前剃发为僧,苦行修炼,死后“本州岛亢旱,祷祈感应”。 到了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三月,礼部批示福建路转运司,派人到实地调查。龙溪县主簿方品奉命到清水岩视察,认为“委有灵迹,功及于民,保明指实”。旋又委派转运司财计官赵不紊前去核实,结论与方品相同。礼部再与太常寺勘会后,认为符合有关敕封条文,隆兴二年(1164年),下牒敕封清水祖师为“昭应大师”。

第二次请封在淳熙初年(1174年)前后,由安溪县迪功郎政事仕林时彦等联名上文请求增加封号,并赐塔额。理由是清水祖师“祈祷感应,有功于民”。礼部下文泉州府派人核实。最初派遣永春县主薄迪功郎黄惯前去询究,黄惯通过实地调查,证实清水祖师“祈祷雨晹,无不感应,委有灵迹,功及于民”。不久,又按条例,“委派邻州兴化军,差官前去地头体究。”莆田县丞姚仅等奉命前去安溪清水岩一带调查,再次证实清水祖师“迁化之后,英灵如在,凡人有疾病,时有雨晹,及盗贼之忧,随祷随应。”后来,又下文要求漳州府差官再次前去核实。漳浦主簿周鼎以奉命到安溪清水岩视察,当地百姓列举一系列灵异证明清水祖师确实“委有灵迹,惠利及民”。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调查核实,直到淳熙十一年(1184年),礼部与太常寺才同意增加封号,下牒敕封,封号为“昭应慈济大师”。但赐塔额的请求,由于无有关条文可依,未能满足要求。

第三次请封是在庆元六年(1200年),理由是“近日雨泽稍愆,……灵应显迹有功,乞加封。”嘉泰元年(1201年)牒下,加封为“昭应广惠慈济大师”。同时被敕封的还有福州南台武济庙的英护武烈镇闽王,左协威广惠灵惠侯,右翊忠嘉泽显应侯。这次封赐,手续比较简单,从请封到敕封仅用一年时间,比历次封赐所花时间都短。

第四次请封是在嘉定元年(1208年),理由主要是开禧三年泉州大旱,在求助其它神佛祈雨不应的情况下,嘉定元年抬出清水祖师,“为民祈雨,随即沾足”。礼部先委派仙游县主簿韩淤前去体究,尔后又派长泰县尉何葆复实,均以确实“祈祷灵验,惠利及民”上报。嘉定三年(1210年)牒下,再加封为“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