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出门前,苏轼的心情是高兴的。忽然转念一想,这份喜悦找谁共享呢?举目茫然,知音难觅的伤感悄然漫上心头。这时,才想起了承天寺的张怀民。如果,苏轼能从身边找到共享快乐的人,还会去承天寺吗?显然,不会舍近求远。既如此,为什么要去承天寺呢?这里有一个词“遂”值得琢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501页,“遂,副词。终于,竟。副词。就,于是。”
过去,一直将“遂”解释为“于是,就”,对苏轼此时的内心纠结就这么轻轻地滑过去了,没有在这个字上多加思考。如果按“终于”来解释,会有哪些发现呢?去哪里、去找谁苏轼有过痛苦的思量,“最终”决定去承天寺。显然,“承天寺”这个地方,是找不到去处后的无奈选择。
为什么不选择其他地方,偏偏选中了承天寺?可能,承天寺这个地方,最近一直盘桓在他的心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