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记忆(散文)
作者:凌莺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期,我是乡下一名民办老师,开始养了两个女儿,之后得了一子,那是冒风险,遭经济处罚养的一个儿子。因此我20年重担在肩,夫妻勤劳节俭,自力更生,苦过来了。现在回想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为父这辈子对不起孩子,但看见他们懂事,向上奋发的果实,我们心里又挺滋润。
苦难是人长大有出息的摇篮。3个孩子出生于30平米的小屋,接生费没有超过10元的,没出意外。爱人是一名体力劳动妇女,抚养孩子任劳任怨,只要发现孩子发烧,我马上去请赤脚医生上门就诊。儿子半岁时患了急性黄疸型肝炎,我与爱人抱着儿子步行10公里去中心医院,花30元钱拿了1个月的中成水药,丸子,没有钱让儿子住院治疗啊!
我们餐餐耐心给儿子喂药,果然一个月病去饮食大增。大女儿读初二时,一次回家途中,过门前公路没有看东边有没有汽车,差点丢了一条性命。多亏那位货车司机急刹车,女儿吓得右腿撞在车钢上,轻微骨折,司机送我们去三汊镇医院拍片、打石膏,我们只要了对方100元的赔偿费。后来两周我扶着女儿上学,没让她耽误一天学。
两个女儿从小一边读书,一边学会做家务: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7岁时开始学习放牛,帮我上集销售春联门画。我没有个别辅导他们做功课,只是提供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我很忙,家里、学校都很紧张。常常起早床自学写作,书法,熬夜给人家写典型材料。人清瘦不够标准体重。
家里种有3亩责任田,孩子们6岁就跟着父母下地插秧,抱谷,得到了艰苦的农业劳动锻炼,学习上不敢懈怠。后来两个女儿顺利读完省部中专、大学,走进了繁华的闹市。儿子贪玩些,母亲、爷爷奶奶溺爱,差点没有出息。好在17岁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读完了中专,去昆山富士康体验了赚钱的艰难,眼下在浙江温州一家公司当文员,月工资超过了父亲。我心里感到欣慰。
我的子女多,活该多吃苦。我不抱怨生活,我只有咬着牙努力。有人会说:“你的思想落后,不能当老师啊!”可是地方领导知道我不是想多生孩子图安逸的人,不是消极怠工讲玩乐的老师。我当过20年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22年的学校中层干部,执教小学毕业班10年,中学毕业班17年。
由于时代、命运的关系,我这辈子累在多子女问题上。这几年孩子们出了远门,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能自食其力,还很讲孝心,周围人才给我一些赞美的言辞。不怕你笑话,12年前学校盖了16套货币房,老师出2万元可以住一套108平米的三室一厅标准房,我就是由于3个孩子在学校读书(大女儿在省城读书,二女儿在县城读高中,儿子在读初中),我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近12年夫妻二人住在学生宿舍楼下面的一套旧房子里面。我丝毫没有觉得委屈,这是我的家庭经济现状决定的。孩子们也没有抱怨父母无用,因为我们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和责任。
儿女们长大了,我时常翻看他们成长的日记,我感到岁月匆匆。可能孩子们心里要感谢一个喜欢过清贫生活的父亲,感谢一个勤劳、乐于吃苦、有慈爱之心的母亲。我们夫妻一直努力用言行给孩子们当好

(1980年春的订婚照)

(1991年的全家福)

(读小学时的3个穷孩子)
老师啊!
2012,03,20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