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生南华大学手气大学土木工程 |
分类: 教育体育科技 |
|
|
湖南衡阳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系有500多名学生,在分专业时用了中国悠久的老传统:“抓阄”,数百学生排队抓阄,古老的抓阄智慧和现代社会问题,碰撞出的不是火花,而是一场笑料。什么选专业要靠手气?打牌搓麻买彩票是也。但没想到,衡阳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系分专业也要靠手气。该系抓阄选专业的做法,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和讨论。
对于学生而言,专业选择是件大事,关系到就业和发展前途,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因而,大学在分配专业时应该力求科学合理,力求让最合适的人学习最合适的专业。然而,近年来,热门专业僧多粥少、冷门专业人招不满,成为不少大学面临的共同难题。采取抓阄的方式,貌似相对公平,却弄丢了实质公平,无疑有损学生个人权益,变相剥夺了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结果可能是不少毕业生所学非所长,给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浪费。 他们认为抓阄是“最好办法”。至于学生的诉求倒不重要了,你想读某某专业,理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抓到那个阄。你对专业不感兴趣,那对不住了,上天安排的,我也没有办法。你不想学了,从此颓废了坠落了,那也是你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
拨开所谓公平的面纱,底下其实是一团懒政的败絮。抓阄里的所谓的公平,只是避开问题实质的讨巧做法,只是在用运气来掩盖大学本身的不作为。所谓的讨论良久,不过是在各种利益面前的权衡。 这事原本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既然这个专业热门,不妨多开几个班;那个专业无人问津,那能不能少招几个人,或者干脆不开呢?没有人愿意读的专业还有什么保留价值?学生们都不看好的专业还逼着人读,连就业都成问题的专业,还呼拉拉地招人,这样的教育到底是育人呢,还是误人呢? 抓阄的做法,实质上还是在脱离市场规律的老路上徘徊。但追根溯源,还是因为高校招生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高校不是固化的人才生产流水线,应随时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从这个角度而言,高校应立足自身定位,以对学生前途负责任的态度,摒弃冷热专业的偏见,用前瞻性思维和眼光对市场需求做出正确预判和分析,确保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和完善。
只要是为了学生好,别的没那么重要。这不就是教育的要义吗?可是我们的一些大学一些专业,明明没有什么竞争力,也没什么就业前景,为了凑一个综合性大学的名头,硬着头皮开了。还有些专业明明没有多少学生愿意读,但为了老师有个去处,硬着头皮开了。 一些大学的一意孤行,或者说它的无可奈何,都反映出它本身僵化的一面。与市场脱节与社会脱节,而一旦扯到利益问题,它又与社会无缝对接了。只有利益没有责任,这样的学校想出些抓阄的点子来也就不奇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