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界定,就看家长的观念了。前一阵遇到大儿子玩伴的家长,问我大儿子到哪儿上学了,我如实相告。那俩位家长有点吃惊,说,你还真舍得送他去那么——远啊。我说,远吗?不远。其实那家长的意思是说,送孩子到那个学校很苦,但看我泰然自若,没有担忧,人家没好意思说出“苦”字来。因为儿子去的这个学校很有名,是有名的严,有名的苦。市里的家长一般怕孩子吃不了苦,舍不得送去,而且,好多孩子因为吃不了苦,还没有军训完就退学了。我在送儿子之前,就明确对他说,哪儿吃住是比不了家里,但是,咱们去是为了上学,不是为了享受。去哪儿,不是受苦,你是去锻炼。再说了,能上学,就是幸福的事,苦不苦全在你个人怎么看了,一个未来的男子汉,如果把上学这点苦也叫苦,将来你还能干什么?儿子确实也没好意思叫苦。作为一个人,有经历就是经验,有经验就是财富。人生的积累应该不只是知识的积累吧。其实,说起大儿子来,从小因为家庭条件所限,比起一般市里的孩子是吃了点“苦”,但比起老家的孩子来,这孩子不知享了比人家多了不知多少的福呢。所以这受苦和享福不是好界定的。
但是,如果把孩子自己背书包叫吃苦,那我还真有点“宠”孩子,因为到目前为止,
我还是没敢让孩子背书包,虽然孩子的爹一直强调让孩子自己背书包,但儿子的小书包确实挺沉,里边装着八本书,四个本子,一个铅笔盒,一盒彩笔,一盒蜡笔,还有一个水杯。我拎到学校门口胳膊就发酸了,到了校门口再放到儿子的背上,小家伙背着颠颠地跑到教室里,看起来似乎不重,但如果时间长了,担心孩子的背会驼下来,为此没敢让他背,不是担心他累坏了,不是怕他苦,而是想让他长的“直”一点。
至于坐车,我们从来都是坐公交,不以为是吃苦,如果孩子提出来打车,我会对他说,不坐公交,咱就拉步杆吧,会很锻炼身体的。是啊,相比走着去上学,那坐公交不是很享受吗?
不过,我很反对有人把能跑能跳的孩子背到背上的。比如我家楼上的小孩子比我儿子小一岁,体重却比我儿子重十斤多,胖乎乎的孩子,每天爷爷奶奶都会背到六楼,六楼啊,上去背,下来背。我不认为这是疼孩子,简直是剥夺孩子爬楼梯的乐趣。因为我觉得我儿子特喜欢爬楼梯,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爬楼梯了。而且,乐此不疲,他把在楼梯上爬上爬下当成游戏了。只有大人才认为爬楼梯是个累活,是吃苦的事,所以代为包办。至于吃,喝,玩,乐,每个家庭的状况不同,看法自然不同。我的概念里,我很愿意让孩子吃苦。但是,把孩子日常生活应该做的,力所能及做到的事叫做“苦”,好像那“苦”也太理所当然应该吃了吧。
说到给孩子穿旧衣服,那我就更不以为然了,俺家的孩子都穿过人家的旧衣服。说旧其实不旧,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旧衣服能旧到哪儿去?如果太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当回事,我认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特殊。其实孩子也好,大人也好,过分讲究会很累的。对孩子来说过分挑剔,会让孩子没有幸福感的。因为是宝贝,就过分特殊对待,不是怕不怕吃苦的问题,而是娇惯了。平常一点,让孩子把一切都看做是平常的事,岂不是很好?所以苦不苦,就看你怎么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