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夫妻老来伴儿

(2010-01-13 09:44:42)
标签:

家庭

育儿

老伴儿

石磨

情感

分类: 家长里短

              http://imgup.cnmo.com/76/75172.jpg

    老公常费了脑子想给我点什么,问:带你旅游去?不。带你吃饭去?不。给你买衣服?不。那你想干嘛?坐着。在家陪儿子玩,陪我们吃饭,替我擦地,偶尔刷一次碗。最好把手机关掉,一个电话也不接。就这些?是。出去的时候,喜欢挽了他的胳膊,享受那种踏实的感觉。

    有一次,和老公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看见一对老夫妇,衣着整洁,鹤发梳理的一丝不苟,相互搀扶着,拎着刚买来的菜,一边说笑,一边从容走过。我驻足目送老人走了很远,对老公说,人活一辈子,这就是最高境界。老公也感慨。是的,不求大富大贵,“永远是你手心里的那个宝”,但求平平安安,一生相伴。所谓的只羡鸳鸯不羡仙。陪着你,一辈子。不是矫情,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境界,有两重含义。

    其一:老俩很健康。七八十岁的老人,健康对他们多么重要。

    其二:老俩感情甚笃。即使历经《金婚》夫妇的风雨,又有何妨?到老了,能一起走过人生最后的岁月,相伴不孤独,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又岂不是幸运?!

    写婆婆公公的一篇文章《你去了,我也不活着》,写的时候也没想多少,但写完我自己就先被感动了。这篇文章得了个周亚军,有点意外,但也不意外。编辑的评语就是见证:一句你死了,我也不活着,道出了一对老人的不离不弃。(可惜原话找不到了,网站改了网址。)听大嫂是怎样调侃婆婆的:就知道老汉,心里那还有别人,一会儿也离不开。老婆婆回了一句:嗯,有什么法,他死了,我连个想伺候的人也没了。累也是心甘情愿的,瘫了还在炕上躺着呢,去了连个说话都人都没了。人老了就是要这个伴儿。

    去年,爸爸因看病来我家,住了两个月。几乎失去自理能力的妈妈便成了他的牵挂。一辈子吵吵闹闹,吵的凶的时候,还闹离婚,可这个时候,爸爸几乎每天打电话问妈妈的情况,而妈妈,一辈子身体羸弱,到老了又脑中风,走路吃饭都困难,自从爸爸离开家,我打回电话去,妈妈竟然说话利索了,一再问爸爸的情况,问爸爸好吗?说自己好着呢,不要担心,把自己积攒的体己钱,统统拿出来给爸爸看病。有一天,终因压力大,担心爸爸,挂窗帘的时候,跌坐在炕上。这一跌,雪上加霜,妈妈的腰椎可能错位了,疼的起不来。没敢告诉爸爸,爸爸好像感觉到了什么,总问,你妈妈怎么样?有一天,听说表姐在伺候妈妈,爸爸预感到了什么,就念叨着快过年吧,想回去。

    夏天,回去看望他们。一天晚上,妈妈挪着小步,去关大门。把我吓得大叫:妈妈呀,你不要命了?那门用一个很大的耙地的家什靠着,很沉,我都弄的很费劲,妈妈却不自量力。那要压下去......妈妈说,你爸爸又难受了。我看爸爸坐在炕上咬着牙,脸色不好。妈妈心疼老伴了,就忘了自己的能力。

    有一天,妈妈说,爸爸打她了。我和妹妹都吃惊地问:打?又怕妈妈激动,我赶紧说,可能爸爸太难受了,烦的吧?妈妈别惹人家。要是以前,妈妈会哭,可这次,妈妈异乎平静地说:是难受,他烦。我知道,妈妈原谅爸爸了。何况,俩个老人都身体不好,一定是妈妈惹的爸爸急了。争了一辈子胜负,也没分出个胜负来,这会儿倒好象不急于让女儿们评判谁对谁错,反而急于开脱老伴的罪过,生怕女儿们怪老爸的不是。我偷偷地流了泪。终于,在病老交加的时候,老俩能互相体谅了。这是我离开家后,多少年,家信里不断劝解的问题,后来不写信,每次电话里也不断重复,互相忍让,互相忍让。老伴儿,老伴儿,就是老了的伴儿,儿女们谁能守你们一辈子?这会儿,我放心了,不再担心他们闹,我知道,人老了,打了闹了,过后,他们都能原谅对方了。他们用一生的不和换来老来的牵挂。但愿,在剩余的日子里,爸爸妈妈能够珍惜对方。

    认识一位老教授。听说老伴儿去世后,找到了曾经相恋却没有连理并结的老太太,老太太的老伴儿也去了。于是,俩位老人再续前缘,终于有情人成眷属。

    老俩口每天早早起床,用小石磨磨豆浆,做早餐。想想,晨曦中,两位老人,一个用长了老年斑的老手转动石磨,一个慢慢填进去泡好的豆子,看豆子一粒粒磨碎,变成乳白的汁液流出,然后熬煮出豆香四溢的豆浆,老俩你盛了给我,我盛了给你,坐下来,四目相对,看日头晒进小屋,正照在对方的银发上,热腾腾的豆浆冒着若有若无的热气......啧啧,那是什么样的享受啊。

    傍晚,在校园花间小径上,总能看到这俩位老人的影子,缓缓徘徊在一对对校园情侣中,不紧不慢,相互搀扶,夕阳西下,俩位老人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