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诗句赏析
(2021-05-26 10:11:18)
标签:
历史文化绿水青山诗句赏析 |
在我国浩瀚的古诗词中,和“绿水青山”有关的诗句俯拾即是。然而,不同环境和心情下的“绿水青山”,则有着各自不同的寓意。
唐代耿湋有《路旁老人》诗曰:“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余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儿。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老人坐在树旁暗自落泪:产业没了,儿子战死了,余生的日子还要过。固然“绿水青山虽似旧”,可我贫困交加,怎么生活啊?在伤感老人面前,纵然有大好的绿水青山,又有什么用?
宋代诗人邵雍的《闲适吟》云:“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况复在中都。虚名浮利非我有,绿水青山何处无。选胜直宜寻美景,命俦须是择吾徒。乐闲本属闲人事,又与偷闲事更殊。”作者能过着世外桃源的闲适日子,皆因生活在好山好水的盛世。唯有社会繁荣,环境美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如此闲适。文中的“绿水青山何处无”,不正是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吗?
宋代冯时行有《清富轩》诗曰:“道高清识自超殊,白璧黄金视若无。坐侧拥书皆是宝,望中森木尽为奴。朱帘画栋皆成俗,绿水青山可与娱。日有轻肥寻访去,每教留恋过残铺。”诗人在“清富轩”读书,不见金碧辉煌,只把周边的书看成宝、眼中的树木视作奴,朱帘画栋也俗气得很,唯有绿水青山可供自己娱乐。“绿水青山可与娱”,诗人的“道高清识”可见一斑。
宋代文学家朱熹的《水口行舟》云:“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作者昨晚乘舟航行在江上,天下起雨来,便披上蓑衣,在船上瞭望夜色;夜来风急浪高,外面的景色是怎样的啊?天一亮,赶紧卷起船篷观看,还是那青山绿水,一点没变。
南宋杨万里的《山村二首》诗曰:“歇处何妨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诗人走在青山绿水之间,兴致勃发,在半山腰歇歇脚,自己还没觉得累,太阳却快下山了。绿水青山,风轻烟绕,农家院里种着茄子、黄豆。这不正是现代版农家乐式的旅游么:看了青山绿水,吃了新鲜的菜蔬,这些都是青山绿水的馈赠啊!
元代王冕有《寄李子粲》诗曰:“白头自笑潜夫拙,却忆风流李谪仙。对客每言齐物论,移家只有广文毡。赤鸡白狗看儿戏,绿水青山作画传。慷慨不愁春色老,笑看花雨落平田。”老人自笑拙夫,却谈必“李谪仙”,言必“齐物论”,边看孩子们斗鸡玩狗,边画绿水青山,笑看风雨,不知老之将至,何其潇洒?读罢,可以想见作者“绿水青山作画传”时的兴高采烈!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送瘟神》最为人津津乐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通过对江南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血吸虫病的猖狂肆虐和疫区人民的悲惨遭遇。“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之句,更是意象鲜明,含蕴深厚,耐人寻味。
自古以来,绿水青山一直是文人骚客向往的理想之境、灵魂栖息之所。如今,绿水青山更是我们时时刻刻系之念之的金山银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