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2011-07-16 18:17:35)
标签:

茅盈

穹窿山

玉皇殿

三茅真君

三清阁

杂谈

分类: 漫步苏州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天气已经进入盛夏,本打算在家编一点小文聊以消夏,近阶段不打算外出了。昨天好友要到穹窿山上真观采访,来电问我去不去?这当然不能放过,这也可以和道长们当面交流,讨要一些资料,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为自己写博增添一些内涵,那何乐而不为呢?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坐落在苏州城西南藏书镇境内,被称作“吴中第一山”。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占有苏州的多项“第一”,高度第一,穹窿山以341.7米雄踞太湖东岸群山之冠;历史悠久,有名人物可追述到春秋时的大军事家孙武,汉朝大臣朱买臣,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明代建文皇帝和传奇和尚姚广孝,清康熙乾隆帝,近代人物李根源等,无不和穹窿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穹窿山还集道家文化与佛家文化、儒家文化、兵家文化于一体······

    这有待于慢慢的和朋友们分享交流,今天首先来看看被誉为江南第一道观的“穹窿山上真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隆山上的道家建筑要数道家的上真观了,最盛时有房屋五千零四十八间,可容万人。

    清朝末年,上真观殿堂轩阁,有房二千余间,分三十六房分管,有宫殿轩阁居堂四十余座。如天妃宫、祖师殿、玉皇殿、三清殿、三元殿、三茅殿、关帝殿、纯阳殿(吕祖殿)、雷尊殿、灵官殿、玄帝殿、文昌殿、太乙殿、神虎殿、养和堂等等。这些殿宇星罗棋布,建筑宏伟;堂内神像,塑造精巧,形象逼真。

    民国时,上真观稍趋衰落,但尚有殿房2000多间,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占领苏州,穹窿山上真观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肆意破坏,殿宇除关帝殿、龙王殿、吕祖殿、财神殿等外,其余均毁于大火。即使如此上真观仍具有一定规模,在民间还有相当大的知名度。上世纪五十年代,穹窿山上真观依然是江南最大的道教建筑群。

   “文革”期间,以破“四旧”将殿宇全部毁坏,令人痛心不已。现有建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逐步恢复兴建的。

    山门是上真观前门,面阔三间,重檐砖瓦纯木结构,约200平方米。山门正中悬挂乾隆皇帝亲笔御书“穹窿山”横匾和“上真观”竖额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出山门殿向上,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青石九龙巨壁,为皇家道院象征。

    跨越77级台阶就登上了上真观主殿三茅殿重檐,面阔五间,约500平方米。横匾竖额为清康熙帝御书“三茅殿”和“句曲神宫”。

    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道教称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三茅真君原来是出生在咸阳南关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岁时就弃家赴北岳恒山读老子书及《》经,服饵内修积六年,后面见西王母,受玉佩金铛之道、太极玄真之经,四十九岁时学成得道而归。中茅君茅固,字季伟,汉景帝时举孝廉,累迁至武威太守

    南北朝时,民间则传说三兄弟俱成神仙。《汉武帝内传》说茅盈在汉宣帝地节(前69—前65年)四年(公元前66年)受黄金九锡之命,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他的二位弟弟也都列入仙班,分别被封为“定录君”和“保命君”。宋时,宋太宗、真宗封他们为“真应真君”、“妙应真君”和“神应真君”,统称“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后世称之为“三茅真君”。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我们老苏州都会听说过,在玄妙观三清殿的背后,原来有一座三层的“弥罗宝阁”,在1912年毁于大火。后来虽经多方呼吁,一直没有恢复。现在的玄妙观已是寸地寸金了,要想恢复恐怕不太可能了。

    穹窿山上真观在恢复重建的时候,凭借着山地优势建造了一座三层的“三清阁”(至于这个大殿的名称,也很犯难,命名为“弥罗宝阁”吧,万一以后苏州玄妙观要恢复弥罗宝阁那就不合适了;三清阁也应玄妙观有三清殿而近似;玉皇宝殿可能也太多。和道长交流时,我那位好友建议为“紫霄宫”,道长听了连连说好,并记了下来,后来朋友又提名“玉霄宫”,道长说不要了,有了紫霄宫就不要其他了。不知以后会不会采用呢)。

    出三茅殿,迎面就能看到“三清阁”那巍峨建筑,三清阁面阔七间三层四重檐,建筑面积达1602平方米,可为苏州第一阁。

    走进底层为玉皇宝殿,供奉玉皇大帝神像。第二层为道教文物展示室,有康熙年间御赐铁制腊扦、清代历代皇帝赐上真观书画等。第三层为三清阁,匾额为北宋大书法家苏东坡题写,两边“天地玄黄、日月同辉”横匾为元代赵孟頫书写。殿内供奉三清神像。

    (那天云雾缭绕,能见度非常低,好在我有好几次上穹窿山的照片,根据需要选用了)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三清阁的主体建筑已经完成,但内部的彩绘等项目还在进行中。借着采访的机会先拍一下内部场景,也好让博友们先睹为快。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由于相机所处高度的局限,不能把山观合一的气势拍出来,只能从各个角度来看看其风采。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雾色蒙蒙中的朝天门——有点像泰山“南天门”的气势。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财神殿上一朵祥云,福禄寿三星站于祥云之上,或是在恩泽着百姓。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现存有十三株千年紫薇古树,也是一绝。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千年紫薇古树与“真人招鹤图”巧妙结合在一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也为上真观一大奇景。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那天正好有省里的有关领导下来,道长邀我们一起听他介绍和汇报。我也暂时座于“省、市、区领导”行列之间了,哈哈!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每人一份材料和通稿,这倒是我用得着滴。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那些“省、市、区”领导走了,我朋友就做了一些采访。好在都很熟悉,谈话很轻松随意。

    吴中区道教协会会长徐武振(玄谷子道人),和我们介绍了不少有关上真观的情况,还去复印了一些历史资料(其中有几份是载入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中的)。这又正好增添了我的“资料库”,让我慢慢细读,逐步和朋友们分享交流。

    告别之前,和徐道长合了一个影以作留念。

穹窿山上真观——江南第一道观    古往今来,不论达观显贵,还是文人墨客,在春暖花开踏青祭扫之时,或是秋高气爽走亲访友之际,总不忘上穹窿山,朝拜上真观,周边百姓更是如此,被誉为“穹窿福地”。

    因篇幅有限而内容太多,今天只能做个初步介绍,待以后和朋友们慢慢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