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言文字的局限性
(2013-03-17 10:43:38)
标签:
财经品牌广告营销营销策划 |
分类: 品牌营销 |
道德经的“名可名,非常名”与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先听听道德经上的观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啥意思呢?
从表面意思看来是,“道”如果可以被说清楚,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一件事物如果被命名了,它就不在是它本身了。
道德经的第一句话就说出了文字、语言的局限性。因为“道”的内涵是无穷无尽的,你不可能用语言把它完全表达出来。因为你一旦说出来,他就被局限了,文字所在即所限。道德经上对道的解释是这样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然后,名可名,非常名,也是这个意思,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存在,本来是无名无姓的,他们都是一种如实的存在,人类一旦给他们命名,他们原本深刻的内涵就没有,他们的本质也给埋没了。比如说“树”这个词语的存在把“树”这个存在的本质给局限了,他的那种生命活力和灵性都被文字给遮障了。
所以说,禅宗的原则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因为佛法的本质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清楚的,只能用心传,因为一旦用文字传,就必然偏离了佛法的核心。知道了这点,你就知道了“拈花微笑”这个禅宗公案的真正涵义。(附上拈花微笑的典故: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的典故。)
印度开悟大师,克里希那穆提也深知语言文字的局限性。他说“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多么严重地被语言所奴役吗?‘英国人’、‘俄国人’、‘上帝’、‘爱’这些词——我们难道不是这些词语的奴隶吗?既然是词语的奴隶,你怎么能懂得某种整体的、未被词语所局限的东西呢?”
所以说,佛家说要破除“言语相”,也是这个意思,大部分人没意识到自己是词语的奴隶。
文字的本质:指月的手指
启发:要善于使用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词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