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教学法
(2010-05-13 10:53:07)| 标签: 杂谈 | 
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它能让学生通过“析形而索义,因义而记形”来形象识记汉字。实践证明这样的识字方法易记难忘,能有效地减少错别字,是一种很有效的识字方法。
 
(一)字理教学把握了汉字的本质特点,即构字规律和用字规律。学生按“理”识字,意义识记,印象深刻,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前的识字教学,不少教师很难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教学,多为独体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而已,如“大”字,只要学生能说出横、撇、捺,有三画;“男”字只要能说出是上下结构,就可以了。学生采用的是机械记忆,老师不断地加压,课堂写,课后写,反复写,学生负担加重,产生厌学心理。随着识字数量的增多,使用这种识字方法的结果只能是生字回生率高,书写错别字多,学生苦不堪言,教师无可奈何。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在识字教学中能依据构字原理,利用汉字表意性的特性来教学生字,把上述两字分别析解为:“人”跨腿伸臂(一)表示“大”;古代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是“男”。那么,生字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不会是抽象的笔画等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甚至还会浮现出动态性的内心视像,较之抽象的符号识记,这样讲“理”的识字,学生兴趣倍增,抓住了汉字的特点,记忆深刻,不用再去反复机械书写,负担当然随即减轻。
 
 
(二)字理识字解决了识字教学中形义这一主要矛盾,即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学习一箭双雕,扩大了识字量。最早的汉字都是见形知义的,稍后出现的形声字是表意兼标音的,因此,汉字的音、形、义三要素即有联系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在联系方面,由汉字的表意性,可以知道它们形义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即“见形知义”。然而,它又有矛盾的方面,一是出现了一字多形,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现象,二是出现了数字同形,数字同音(如:甘、杆、竿、柑)数字同义(如:看、望、瞧 )现象。这样,给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不采取一定的方法,只让学生不停地写,一遍又一遍,让学生不停地练,把可能出现的题都练一遍,学生累自不必说,最怕到头来学生还闹不明白,还出错,这样,老师的心血白费了,学生的汗水也白流了。如果采有字理识字,对汉字析形索义、因义记形,汉字音形义矛盾的一面可迎刃而解。教学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就要尽量从其本义入手,例如象形字“册”,像一片片的竹木简策串编在一起的形状。古代文章写在竹木筒上,一篇文章写完,就用绳子把这些简串编在一起成册,因此,“册”就是书册。又如会意字“旦”,《说文》:“从‘日’见(出现)‘一 ’上,‘一’地也”。太阳出现在地面,这时当然是早晨。教学形声字就要建立在理解形旁的基础上,因为汉字各部分之间都是为表达某种意义而有机结合,例如:形声字“假、暇、瑕、遐”,“假”,人形假声,本义是人们相互间的借、贷,所以用人旁表义,引申为凭借、借助,又引申为代理的,非正式的,再引申为不真实的,现代汉语多为表示真假的假;暇,日形假声,本义是空闲,表示时间多,故以日表形;瑕,玉(斜玉旁)形假声,本义是指玉中的赤色斑点或疵病,故用玉作形旁;遐,从走之,假声,本义是远,远须行走方能测出,故用走之表形。学生理解了形旁所表示的意义,就可毫不费劲地记忆下这几个字。又如音近字“请、晴、睛、请、情”,首先记住共同的声旁“青”,教师再解释字理,三点水表示水;日字旁表示太阳;目字表示眼睛;言字旁是用言语请求别人;竖心旁表示心态,心情;使学生弄清不同的形旁表示不同的含义,使用时不要混淆。学生这样学习,自然比一个字一个字去机械记忆效果好多了,识字量不是更大了吗?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