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字理识字教学法

(2010-05-13 10:53:07)
标签:

杂谈

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它能让学生通过“析形而索义,因义而记形”来形象识记汉字。实践证明这样的识字方法易记难忘,能有效地减少错别字,是一种很有效的识字方法。

 

()字理教学把握了汉字的本质特点,即构字规律和用字规律。学生按“理”识字,意义识记,印象深刻,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前的识字教学,不少教师很难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教学,多为独体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而已,如“大”字,只要学生能说出横、撇、捺,有三画;“男”字只要能说出是上下结构,就可以了。学生采用的是机械记忆,老师不断地加压,课堂写,课后写,反复写,学生负担加重,产生厌学心理。随着识字数量的增多,使用这种识字方法的结果只能是生字回生率高,书写错别字多,学生苦不堪言,教师无可奈何。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在识字教学中能依据构字原理,利用汉字表意性的特性来教学生字,把上述两字分别析解为:“人”跨腿伸臂()表示“大”;古代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是“男”。那么,生字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不会是抽象的笔画等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甚至还会浮现出动态性的内心视像,较之抽象的符号识记,这样讲“理”的识字,学生兴趣倍增,抓住了汉字的特点,记忆深刻,不用再去反复机械书写,负担当然随即减轻。

 

 

()字理识字解决了识字教学中形义这一主要矛盾,即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学习一箭双雕,扩大了识字量。最早的汉字都是见形知义的,稍后出现的形声字是表意兼标音的,因此,汉字的音、形、义三要素即有联系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在联系方面,由汉字的表意性,可以知道它们形义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即“见形知义”。然而,它又有矛盾的方面,一是出现了一字多形,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现象,二是出现了数字同形,数字同音(如:甘、杆、竿、柑)数字同义(如:看、望、瞧 )现象。这样,给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不采取一定的方法,只让学生不停地写,一遍又一遍,让学生不停地练,把可能出现的题都练一遍,学生累自不必说,最怕到头来学生还闹不明白,还出错,这样,老师的心血白费了,学生的汗水也白流了。如果采有字理识字,对汉字析形索义、因义记形,汉字音形义矛盾的一面可迎刃而解。教学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就要尽量从其本义入手,例如象形字“册”,像一片片的竹木简策串编在一起的形状。古代文章写在竹木筒上,一篇文章写完,就用绳子把这些简串编在一起成册,因此,“册”就是书册。又如会意字“旦”,《说文》:“从‘日’见(出现)‘一 ’上,‘一’地也”。太阳出现在地面,这时当然是早晨。教学形声字就要建立在理解形旁的基础上,因为汉字各部分之间都是为表达某种意义而有机结合,例如:形声字“假、暇、瑕、遐”,“假”,人形假声,本义是人们相互间的借、贷,所以用人旁表义,引申为凭借、借助,又引申为代理的,非正式的,再引申为不真实的,现代汉语多为表示真假的假;暇,日形假声,本义是空闲,表示时间多,故以日表形;瑕,玉(斜玉旁)形假声,本义是指玉中的赤色斑点或疵病,故用玉作形旁;遐,从走之,假声,本义是远,远须行走方能测出,故用走之表形。学生理解了形旁所表示的意义,就可毫不费劲地记忆下这几个字。又如音近字“请、晴、睛、请、情”,首先记住共同的声旁“青”,教师再解释字理,三点水表示水;日字旁表示太阳;目字表示眼睛;言字旁是用言语请求别人;竖心旁表示心态,心情;使学生弄清不同的形旁表示不同的含义,使用时不要混淆。学生这样学习,自然比一个字一个字去机械记忆效果好多了,识字量不是更大了吗?

 

       ()字理识字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即化抽象符号为形象的联想,让学生理解记忆而非机械记忆,从心理上为学生减负。

        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证明,学生识记知识的效果与他们进行识记的积极性密切相关。最先被学生识记的知识,常常是那些他们认为很重要或者感兴趣,因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识记的知识。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感性的材料,形象的联想比抽象的符号更能让他们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在识字中渗透字理,能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让他们产生丰富联想。例如:“春”字,春天到了,温暖阳光()普照大地,人们三人一伙地()结伴而行,踏青赏花。又如教学“ 愁”字,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把“愁”字析解为:过去穷人无衣无食,秋天一到,天气渐凉,心里就犯愁。再如教学“轰”字,可据其字理编写歌谣:车子一辆又一辆,车声隆隆如炮响。

     任何事情都必须按其发展的规律来办,这样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采用字理这样的识字方式,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孩子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当然轻松。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识字方法,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的诸多识字教本,都非常注意从构字原理上析解汉字,如今的字理识字更明确、更直接、更集中地强调“字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了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使学生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减负”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要求转变一种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提高学习质量,指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抓住这种有效的识字方式,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