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的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也就是“心中烦,不得卧,心神不宁“,舌尖红,或者舌鲜红少苔,甚至舌绛少苔这样一种情况。这些情况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胸中有热”。既然胸中有热就必须泻热。
胸中最轻最轻的热:心烦,微烦,烦热,懊憹 。除了在舌象上患者可能出现舌尖红,脉象上可能出现脉细数,这样一些变化,患者更显著的特征就是烦,心烦,微烦,难以入眠,心中懊侬,胸中窒。然后触诊呢,按下去患者心不硬,软。 烦很好理解,懊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胸中无形的郁热导致的恶心感、胸中不快感,想吐又吐不出来,有点像“微暗的火”在胸中灼的感觉。胸中窒呢?就是胸中烦闷,痞塞不通之意。 这个时候的治法是轻宣郁热,解郁除烦,当用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疗胸中热邪是非常轻微的郁热,其中栀子清心除烦,淡豆豉宣透散郁,栀子加辛、凉的薄荷,也可用起到同样的效果。
程度更深的热,及黄连的登场:躁的出现 ,烦是心情苦闷,不畅快;而躁是性急,不冷静;烦躁并见,提示胸中热的程度加深了。体现在外相就是舌头更红,可能并见苔黄,尿黄。当然,触诊后心下还是软的。这是介于栀子豉汤证“胸中无形之热”和小陷胸汤证的“胸中有形之热”的一种状态。 这个时候,就该使用黄连。黄连,味苦,寒,有清热,下气,凉血的作用。
胸中有热,兼有肾阴不足:心中烦,不得眠,脉细数,舌红少苔 。很多时候,胸中有热,还常伴有心、脾、肾阴虚,这是热灼阴伤导致的。伤及心阴,就会出现心血不足,出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伤及胃阴,就会出现脾胃津伤,形体消瘦,面色不华,体倦乏力,口渴思饮;伤及肾阴,就会出现肾水不足,潮热盗汗,颧红,无心烦热——其共同点就是,心中烦,不得眠,脉细数,舌红少苔。 当然也有可能先有心肾阴虚,后出现胸中有热。总之这种情况光用黄连清胸中热邪是不够的,需要在黄连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滋阴的药物。 经方中的黄连阿胶汤,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治疗思路。这个方子中阿胶,鸡子黄都比较滋腻黏滞,脾虚湿阻的患者如果服用,会状况频出,可以稍稍配伍化湿,行气,消食之药,例如砂仁,陈皮,枳实,焦三仙,以助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