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前百事CMORichardLee:不要迷信增长,增长≠品牌

标签:
品牌营销财经时评 |
作者|麦青Mandy
品牌届有许多传奇人物,Richard Lee绝对是外企圈当中的传奇人物之一。
熟悉他的人,绝大多数都经历过那个属于“品牌建设”的黄金时代。
在当年,还没有现在行内人天天挂在嘴边的流量、增长、红利、新零售等等词语,品牌届还是相当单纯的聚焦于品牌建设,每天苦思冥想都是如何创造一个牛逼的、让人喜爱的品牌,而非一个如何靠流量驱动快速增长的品牌,因为当年的品牌人坚信:只要能做好一个Wow
Brand,自然会有销量增长。
Richard作为当年黄金时代的传奇人物,个人经历当然也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典型轨迹:
在见Richard之前,我其实有点担心,因为传统品牌人身上都不约而同的对品牌塑造、传统体系有一些执念,他们不一定会特别愿意沟通与品牌增长相关的内容,因此可能会出现与当下时代的话语体系“脱节”的情况。
但见面交谈后,他完全打破了我的想象,Richard极为谦虚坦诚,所有的沟通,也都是围绕品牌的持续成长而展开。
他表述了一些对目前中国品牌届做法的担忧,也坦诚分享了一些他对品牌本质的理解,比如:
生意≠品牌
增长≠品牌
你的品牌粉丝,不一定是你的顾客
他提出品牌增长其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认为品牌增长一定是要从顾客价值出发,完成顾客价值的整条链路,整个链条其实就是非常朴实,但直达本质的品牌思维。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一直以来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品牌崛起时,往往忽略了品牌力的塑造,没有耐心,没有精力,也没有勇气去塑造自己的品牌,这就很难产生“基业长青”的企业。
坦诚讲,其实很多和Richard同一黄金时代的大神们,早就怀揣小肚腩,功成名就,退隐山林了,Richard当然更有资格、也更顺理成章的可以过清风朗月、闲云野鹤、笑看世间波澜、我自退隐江湖的休闲日子。
但他没有,常年坚持健身,乍一看也就是26、27岁出头,精力旺盛,笑容爽朗,身上还是有一种非常难得的激情和专注,眼神灼灼,熠熠生辉,朝气蓬勃,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一种属于品牌人的、非常纯粹、非常专注、发自肺腑的热情。
我想了下,可能只有“使命感和激情”这一个理由,能够解释他为什么“不走寻常大神路线”的原因了。
他说自己总有一种使命感,就期望感染到更多年轻一代,以及更多的中国品牌,让年轻一代和中国品牌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因为中国人的身份引以为傲,也让中国品牌能够真正走出国门。
他分享到自己当年做百事“把乐带回家”,其实不仅仅是塑造百事可乐的文化IP,而且是在契合整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他反复提到,其实中国文化当中本身就有许多宝贵的元素,做中国品牌,完全可以从中国文化当中去汲取灵感与元素。
好吧。
坦诚讲,看着对面谆谆教诲的前辈,我真心有点错觉,这位不会是党员吧?
从语言角度来说,他确实是典型的香港人,普通话还是比较磕磕绊绊,但依然很努力的讲普通话,基本不会夹杂英语,实在不行了才会蹦出来单词,求助于旁边的师兄解释。
但从思维层面上,他真的特别像一个优秀党员……反复的讲中国文化,发自肺腑的热爱国家,热爱中国文化,为了一颗中国心,主动放弃美国国籍……
其实你会从这位古典主义的品牌前辈身上,很容易感受到几个词:
专业
专注
格局
淡定
这些词和当下时代“急慌慌”的调性有点差别,但这正是那个黄金时代的人身上的闪耀之处:
总之,与Richard的对话,是对那个黄金时代的重新回顾,也是对当下品牌世界的重新审视,更是对中国品牌未来趋势的畅想期待,不虚此谈,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