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生存经验谈(2011—2014):2012年投资理念进化篇
(2014-11-20 20:56:43)
标签:
1114熊市生存2012投资理念升华 |
分类: 十年投资记录 |
一、投资绩效评价及经验总结
2012年投资收益为14.39%,应该是不错的收益,我是如何取得这个收益的:一是2011年延续的投资组合中HYFD(25.74%)\HYSM(32.3%)\JKXJ(6.02%)实现了上涨;二是2012年重仓的股票都呈现出上涨,特别是B股组合(41.25%)和LDTG(36.15%)表现抢眼,两者盈利共计(12458+31529=43987),占当年盈利的73%;三是2012年新投资的其他蓝筹都实现了正的收益,比如HYSZ\YYHS\TZGZ\LDJC\HYYN\SLYG\HSGZ\XTXZ\。但老组合中的WSLH(-16.27%)\FGXW(-22.91%)\ATL(-15.98%)\和新投的BZPM(-21.3%)的亏损下跌则阻碍了投资组合的盈利幅度。总的来说,该年的表现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投资组合具有历史延续性,2011年的建仓失误,使2012年的主要任务变为:恢复亏损,严重阻碍了投资盈利的脚步。这使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亏损对投资组合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深刻的,“一失足而成千古狠”的人生警句在投资上有深刻的反映,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投资要有历史感、要有远见,投资组合的构建要有战略眼光,不要被一时的涨涨跌跌所迷惑,风物长宜放眼量。
二是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同类的个股由于质地的不同反映不同,个股的市场残酷变现所演化的路径及时间有很大不同。2012年末的蓝筹上涨,表现了蓝筹的潜力,但中小盘股变现差异较大HYFD(25.74%)\HYSM(32.3%)\JKXJ(6.02%)在2011年末价格的的基础上实现了回升,而WSLH(-16.27%)\FGXW(-22.91%)\则继续下跌。但就整个2012年来说,中小盘都在水火之中挣扎,特别是2012年12月5日中小盘指数创出新低。由于2011年对上述股票建仓仓位较重,在2012年的低点没有对他们进行大幅增仓,只进行小幅增仓。基于 14.11.18日的视角,这是一个战略失误,错过了2013年的上涨。原因有三:首先,资金限制,资金在2011年已投资大部分比例,2012年无法再大幅建仓,因此,安全边际下的动态(分时、分档、分批)建仓是正确的建仓策略;其次,当时对投资的理解很欠深度,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战略部署;最后是对投资标的,缺乏深度理解,对其未来缺乏足够的自信,这反映出当时自己公司分析的水平不够。事后的中小盘表现也证明了: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建仓的好时光,在安全边际之下出现深度价值时,中小盘的建仓先于蓝筹。
时间 |
数量 |
价格 |
合计投入 |
总股数 |
平均价格 |
TZGZ |
|
2014.10.1 |
12746 |
5000 |
2.54,22.78% |
2012.6.7 |
300 |
2.6 |
780 |
|
2.6 |
2012.6.14 |
700 |
2.62 |
2614 |
|
2.614 |
2012.7.3 |
2000 |
|
7726 |
|
2.57 |
2012.8.27 |
1000 |
2.4 |
10126 |
|
2.53 |
2012.10.15 |
1000 |
2.62 |
12746 |
|
2.54 |
2013.10.15 |
-4000 |
-2.88 |
11520 |
|
|
2014.1.27 |
4000 |
2.44 |
9760 |
|
|
2014.2.26 |
2000 |
2.36 |
4720 |
7000股 |
2.24 |
二、投资理念的进化
1.投资理念:投资理念处于朦胧或者形成雏形阶段,但并没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更谈不上自我的投资哲学。比较朦胧的认识包括:安全边际的意识、复利增长的意识、价值及评估初步认识、价值低估出现的机会、投资者素质中耐心的感受。
2.投资预期管理较好,能较好地控制投资风险,对介入价格能采取分档分批分时的做法,但对深度价值机会缺乏把握的魄力;
3.市场研判与动态调整缺乏系统而深刻的理解,对投资市场的均衡和回归缺乏深刻的认知和策略运用。
4.2012.学会借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CX
2012年最大的收获时,逐渐加强了对投资的思考和学习,并对一些价值投资名人有所跟踪,具体包括sosme、小小辛巴、一只花蛤、佐罗股飞扬、梁军儒、李剑、中国资本市场等,其中,soeme的投资实证系列文章对我我的影响最大,我2012年的投资也从CX他的投资标的开始。首先是LDTG,在2011年的实证总结中,他公布了他2011年建仓的股票标的及过程,并且当时市场上这些标的的价格比他建仓的价位还偏低,现在回想起来,我是幸运的,在我投资理念成熟的过程中,我得以得到s老师的无形帮助。
5.投资理念反思:关于投资标的的“适度集中或分散”
2012是自己不断完善投资理念的一次尝试,标的的选择明显带有“CX”的色彩,但是心态谨慎的“潜意识”非常明显,首先强调投资标的的分散和仓位控制,其次,采用“小额、多频”的建仓策略。这两点是投资的优点,但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自己对投资标的的研究不足(或缺乏自信),进而应机械的仓位控制来回避风险。其实仓位控制是风险回避的表象,对投资标的“价格——价值”的背离和“风险——收益”匹配的深度研究才是重点,当出现深度投资价值时,应该果敢的把握投资机会。其实,事后来看,当时应在10-11元之间重仓增加HYFD的仓位,当时陷入“30%”的重仓界限,而忽略了建仓,使投资过于分散在其他标的。这也告诉我一个道理:深度研究投资标的是敢于重仓的基本前提,当深度投资价值出现时,应果敢大比例重仓(即均衡建仓的突变)。
8.减仓和动态调股总结——以LRR和LDTG为例
9.通过比较这个案例突然发现,过于分散的结果其实远胜出盲目的重仓LRR,谨慎再一次打败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