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生存经验谈(2011—2014):2011年投资理念进化篇
(2014-11-20 10:45:26)
标签:
股票20112014熊市生存经验投资理论 |
分类: 十年投资记录 |
2011年我的投资收益是-19.4%,一个比较大的亏损,对投资的长期复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投资实证来看,其后的2012年投资收益为14.39%,并在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才勉强弥补2011年的亏损,这说明,我两年的投资没有任何收益,亏损特别是幅度较大的亏损(10%以上)对长期复利的影响显而易见。这再一次印证了投资大师的谆谆教导:投资第一原则是不要亏损,第二原则是记住第一条;再一次印证了安全边际思维的重要性,投资要防御第一,进攻第二。这两点感悟成为我投资体系的指导思想:以追求绝对收益为导向,不设投资预期,做好风险管理,让收益成为风险管理的自然产品。
一、投资背景
2010年的市场是明显的投机市场,其显著特征是:昂贵的更加昂贵(中小盘)、便宜的更加便宜(大蓝筹)。而2011年是昂贵的中小盘从高位下跌的一年(泡沫破灭)的过程,由于经验不足,我2011年建仓的都是中小盘股,主要是五只:HYFD\LRR\JKXJ\WSLH\FGXW。下面是五只股票的数据比较:
2010年最高价
HYFD
:
44.08(22.04)
LRR:
JKXJ:
WSLH:
1.投资者要基于长周期的视野看待投资,要以价值—价格的背离的双向关系来审视股票的高估和低估;
(三)市场大势是投资的第一层次,其含义是萧条的市场是投资的好时光,投资者很容易发现便宜的股票,而且可以优中选优;资产配置是投资的第二层次,在萧条的市场中,投资者应多配置股票资产,进而获得应对超额利润的机会;选股是投资的第三层次,如果没有萧条的市场,选股成功的概率将会呈现几何级的下降。其实,这三个层次虽然有高低之分,但绝不能相互割裂,比如在萧条的市场中,忽视选股的重要性,或者忽视债券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当然,投资者更不能一味强调选股的重要性,忽视市场萧条形成的战略机会,又或是忽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比如,投资者2011年各自在最低点买入相同金额的上述五只股票,持有至今天,投资收益大相径庭,再一次证明了萧条市场中,选股也是非常重要的;又比如投资者2010年在兴奋的市场中各自买入相同金额的上述五只股票,仅有两只股票稍盈利,HYFD27.9,JKXJ23.24%,收益率和四年期银行存款收益率持平,另外三只全为亏损,再一次证明了市场大势对投资的影响。因此,投资的真谛是:在萧条的市场中多配置股票资产,并对股票进行精挑细选。
二、投资经验
1.投资理念:我当时对投资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投资理念,使自己的投资缺乏具有高度的投资理论指导,这是当时投资决策质量较差的深层次原因。投资者要想形成科学系统的投资理念,作为自己投资思维框架和思维理论基础,需要研读投资经典书籍、在实践中反思教训和经验,并和一流的投资高手交流共振,形成对投资本质、原则、策略和自我的深刻理解,并不断反思优化,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投资理念。
2.投资预期:预期引导着投资者的行为并形成所谓的“选择性偏差”,投资市场的演变是基于个体投资形成的综合预期,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并没有太强的联系。当时我基于WB目标的预期,并把构建一个X万的投资组合实现3倍的目标作为实现路径,急急匆匆构建了一个组合。此时,我的投资行为完全被投资的增值进攻特性所控制,而完全忽视了投资的防御特性,以致于介入的价格偏高,导致投资组合向增值相反的方向演进(负增长),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背道而驰延缓了达到目标的时间。这再一次印证了格老的投资智慧:安全边际是投资的本质和赛思.卡拉曼在其所著《安全边际》一书中所阐述的投资原则的重要性。投资的第一目标是保住本金不要亏损,当投资背离这一原则时,投资的结果只会背道而驰。当你连本金都保不住的时候,保值对抗通货膨胀和增值实现财务自由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但就是这荒唐的逻辑引无数“投资者”竞折腰。我想这是投资预期惹得祸和投资者投资视野短视——过于关注股市的短期表现,无视长期股市向价值回归的本质特性。这告诉我们三条经验:一是投资者应对投资预期进行理性认知。投资者不应为投资设立预期,投资者首要做的事是管理投资风险,收益是风险管理的自然产品,风险管理好了,收益自然就会实现。二投资者应对投资的合理收益(10%左右)有一个理性认知,放弃暴利思维和短期暴富的思维,踏踏实实阅读、实践、思考、顿悟,形成对投资的深刻理解,踏踏实实对自己的投资标的进行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形成多维、全面、系统、综合的价值—成长、价值—价格、风险—收益、防御—进攻评估体系,形成自己投资决策,构成具有多元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三是要学会等待,要有猎人的心态的去等待,当没有投资机会时,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耐心——耐心研究分析、耐心等待买点、耐心的分档分批建仓,千万不要为了“为了投资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