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南
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投资智慧没有被写在书本上,对此我先以惭愧的心情抱个歉,先提醒一下,“阅书万卷、学富五车”的人就没有必要接着读了,省下了时间,也省下读完了再抱怨。
1.投资是件有风险的事情,无论我们做怎样的努力,都仅仅是增大胜算的概率,却无法消除风险。
2.这里所言的风险简言之,就是投资市值在一定时期低于本金,甚至存在永久性灭失的可能性。
3.我认为投资的真正意义在于,支持优秀的企业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为国家增加税收,为大众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为投资者实现价值最大化。
4.投资或许很简单,但投资成功却很难。投资成功是如此之难,放眼望去,好像没有什么行业有八千万的参与者,没有人没有精彩的股票故事、没有人打算进来亏钱、没有人承认比别人笨,但最终没有多少人解决问题。
5.我们投资的终极目标是解决问题,即达至财务自由。我们希望能以自己能力使得每一个同行者都达到这一境界,但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因素,有些事情由不得自己。
6.在经历同样时间、同样回报率的情况下,较大资金更能接近投资的目标,较小的资金需要更久的时间。更久之后,我无法确定是否还在。
7.这里所言的投资指资本二级市场,即通常所言的股市。对于农业投资、黄金白银投资、期货、外汇、能源、邮票、钻石、翡翠、艺术品等等,我们不具备经验优势,我多年的经验集中于二级市场,不做PE、VC,因为不擅长。
8.我们过去的投资业绩不能作为未来投资表现的保证。这是真的。
9.我们唯一可以承诺的是,一如既往的勤奋工作,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不断学习新知识,秉承一贯的道德良知,继续前行。你见不见我的面、听不听见我的声,这些都没有不同。
10.计划的目标是,经过周期性市场阶段后,能战胜大盘以及取得绝对盈利。过去的很多年我们的确做到了,但不保证该目标一定能实现。请各位一定要看清“经过周期”的前缀。
11,我们对于“炒”股票毫无兴趣。我们的逻辑是:“炒”股票就是投机,投机就是赌博,人们从未见过靠赌博而上了福布斯的人。
12,视股市如赌场却还在里面掺和的人本身就是赌徒,想通过赌博取得财务成功无异于缘木求鱼。
13,我们希望通过所投资企业的成长分享伟大企业的成长。但这需要时间,甚至这希望有落空的可能。
14,价值与价格是如此密不可分。投资者关注价值多些,投机者关注价格多些。
15,价格是得到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出入口。
16,我自认为是个投资者,不是一个“炒”股者。目前之中国,“价值投资者”是个褒义词,而投机者、“炒”股者是偏负面的词。谢谢喜欢我的人们予以我“价值投资者”的称呼,但是我本人对于外在标签并无太多在意。尽管我对于巴菲特的景仰之情、感激之心时时禁不住地溢于言表,但我自己从来没有说“我是一个价值投资者”。我所读到的文字中,也没有见到巴菲特说自己是个价值投资者,倒是见到他说“投资之前根本没有必要加上价值”。我今天不以“价值投资者”自居,也省却了那些莫名其妙喜欢“证伪”的无聊者的麻烦。
17,投资是在正确方向上的忍耐。但是忍耐是难的,而是否正确事先也通常不能完全确定。
18,我主导的投资风格为守正出奇型,之前也称为价值成长型、收入成长型,意思一脉相承。大约是希望在物有所值的基础上还能有所增长,如果全是“守正”可能平稳有余而增长不足,皆为
“出奇”可能过于冒进而风险太大。但是任何方法与体系,均有利弊共存,没有完美的世界。
19,投资对象的选择,我们希望“好企业好价格”,即能以合适的价格获得运营优秀的企业。我们喜欢的企业类型至少:一、盈利;二、可持续性盈利;三、可增长的持续性盈利。较为重视的指标有净利率、ROE、PE、PEG等,以及管理者的品质。受骗和看走眼是常有的事。
20,我们对于行业没有特定的拘泥。相对于各种热门的概念而言,我们更关注企业基本面的运营。我们通常不喜欢为别人的愚蠢热情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尽管这样有时会被他人讥为愚蠢。
21,为了避免被愚蠢以及误导他人,我们通常避免谈论个股,所以人们看到我们的论断之一有“理念重于个股”这一条目。
22,过去多年的经验表明,过多的谈论个股、股市的短期表现、股评、推荐等等行为,对于投资目标的达成毫无益处,甚至背道而驰。
23,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通常采用持仓为主、集中投资的方式,根据市场变化不断选择性能价格比较优的对象。这种方式在具有优点的同时,面临两大风险。
24,持仓通常表现为重仓或满仓,这种行为源于现实中财务最为成功阶层的启发。在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通常只有一类人——
优秀企业的持有者。观察这个财务上最为成功的阶层,会发现成功的企业家在面临经济困境时通常会选择坚守,他们很少有“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先止损,等好了再说”之类的态度。
25,成功的企业家大部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使用负债,即财务杠杆。故此我们在合适情况下,或许会采用财务杠杆,但毫无疑问,杠杆会增大投资风险。
26,集中投资是达成投资目标的重要手段,否则仅以百分之一的资本即便抓住了上涨十倍的股票,也是于事无补。了解对象的集中投资较之不明就里的分散投资,实际上更具安全性。
27,集中投资的风险在于投资对象货不对板,控制这一风险的手段是勤奋工作,别无他法。
28,持仓为主的风险在于遭遇系统性风险,例如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应这种系统性风险的手段是合适的人和合适的资金,而不是所谓的“止损”。
29,在我的投资体系中,没有通常而言的基于股价变动的所谓止损概念,因为无法认同为何10元物有所值的东西,跌到7元反而要卖掉。三个卖出的理由。
30,卖出股票的三个原因:目标公司本身运营恶化、价格高估、有更好的选择。如此表述首次出现在我的文章中是1997年,多年以来没有改变。
31,我们对于内幕消息、机构动向等毫无兴趣。
32,我们对于宏观经济也不太关心,因为我们认为在经济大环境好的时候也有经营差劲的企业,在经济形势恶劣是也有沙漠之花在盛开。
33,我们几乎从不做上市公司实地调研,以后也不打算刻意做,原因开始是因为没什么钱,后来是发现没什么用。我的意思是这种方法对于我们没什么作用,至于为何基金公司喜欢花巨资调研,应该问他们。
34,我们对于所谓主流机构的看法毫无兴趣。前不久,被业内外人士问及“对于某个市场问题主流机构怎么看?”
我的答复是:“很多年以来,绝大多数所谓主流机构从未跑赢大势,我对他们的看法没兴趣知道。”
35,从过去的经验看,我应该属于马拉松型的选手,我们对于是否能在各种排行榜上出现毫无把握,我们也不打算成为风云人物,风一阵、云一阵,然后消散为青烟。我们希望追求长久的存在。这点要求好像也不低。
36,这个行业我已经存在二十年,我并不能保证二十年后仍然存在,虽然这是我的追求之一。
37,在付出青春和资本的代价后,我们最终总结了十六字的工作原则以提高胜算的概率:“理念认同、资金合适、沟通顺畅、配合默契。”
38,通常而言的投资知识、经验等等仅仅占到投资成功因素的三分之一,很多投资之外的因素,例如坚韧、毅力、资金的性质、投资规划、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看似与投资无关的因素,却可能决定最终的投资命运。
39,我主要的工作方法就是阅读,感谢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便利。大量的阅读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以去芜存菁、去伪存真,林肯曾言:“没有谁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我认同。
40,投资过程大体是搜集、研究、判断、执行、忍耐,再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复再重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无聊、寂寞中,坚持不懈地前行。
41,我不喜欢在日常讨论太多投资本身的细节,因为多年的经验证明这基本上是浪费时间,并对于目标的达成南辕北辙。
42,我们不怕遇到不懂投资的人,我们最怕遇到半懂不懂却总是有主意的人。
43,我对于股市某日的涨跌并不在意,也没有能力预测。对于热衷于打听“为何今天涨或跌”之类的问题,我在这里事先给予答复:“我不知道”。
44,当今的股市,已经不缺股评家、预测家、股神等等,我们没有兴趣凑热闹,而且我们真的不知道。对于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也不知道。
45,由于我在国外的经历,我们目前的管理的投资涉及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市场,但投资对象均以中国业务公司为主。
46,人们见到的投资往绩,并非单纯的A股投资表现,而是各个市场综合年度表现。
我们在2010年度标准收益率为25%,实际构成为国内投资部分略亏,国际部分盈利,两相综合后业绩回报率为25%。
47,对于一个家庭的投资安排,我们通常会根据情况安排为国际和国内不同市场,并每年度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比重调整。
48,一直以来基本上只管理个人与家庭财富,因为一个家庭总有一部分是具有长久目标的资金,这一点符合我们所要求的“资金合适”。
49,由于能力、精力有限,我们多年以来仅仅局限在亲朋好友的范围内,因为我认为达到理念认同等要求,三年时间算是快的。
50,在做大还是做好之间,我选择后者。
51,我们无力也不打算改变他人,但可选择做自己。
52,对于社会上股评家、经济学家的观点,我们会兼容并包考量他们提及的事实根据,但基本上不会跟从他们的观点,因为基本而言他们都不是投资上的成功者。
53,我们对于追求成功的经验总结之一是: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经验,向失败的人汲取失败的教训;可以向成功的人问询如何避免失败,不应该向失败的人问如何成功。
54,总结过去,我们最大的擅长在于避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55,有人问及参与的门槛,除了信托的要求之外,至少有一条,就是阅读我所有的文字,然后写一篇文字,让我知道你是个合格的投资人,感动我就像我的文字感动你一样。
56,你们的投资成果是以承担风险作为代价的,有收获固然应该分享,有损失也需要担当,我的成功或失败也是你们做出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