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务管理:2010年考题评述——之主观题

(2011-04-19 17:36:04)
标签:

财务管理

考试真题

2010年

主观题

杂谈

分类: 会计学习——理论、实践与教学

四、计算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4题,共20分)

   1. A公司是一家小型玩具制造商,2009年11月份的销售额为40万元,12月份销售额为45万元。根据公司市场部的销售预测,预计2010年第一季度1~3月份的月销售额分别为50万元、75万元和90万元。根据公司财务部一贯执行的收款政策,销售额的收款进度为销售当月收款的60%,次月收款30%,第三个月收款10%。 公司预计2010年3月份有30万元的资金缺口,为筹措所需资金,公司决定将3月份全部应收账款进行保理,保理资金回收比率为80%。
  要求:

 (1)测算2010年2月份的现金收入合计。
 (2)测算2010年3月份应收账款保理资金回收额。
 (3)测算2010年3月份应收账款保理收到的资金能否满足当月资金需求。

解:(1)2010年2月份的现金收入=75%*60%+50*30%+45*10%=45+15+4.5-64.5(万)

    (2)3月份应收账款余额=90*40%+75*10%=36+7.5=43.5(万)

        可得到保理资金=43.5*80%=34.8(万)

    (3)保理收到的资金34.8万大于30万,故能,满足当月资金的需求!

  【点评】本题考核的是现金预算和应收账款的保理,第一问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现金预算问题,得分很容易,第二三问也是停留在“保理”浅层次的问题,根本没什么难度。

  2. B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2009年年末公司总股份为10亿股,当年实现净利润为4亿,公司计划投资一条新生产线,总投资额为8亿元,经过论证,该项目具有可行性。为了筹集新生产线的投资资金,财务部制定了两个筹资方案供董事会选择:
  方案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8亿,每张面值100元,规定的转换价格为每股10元,债券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2.5%,可转换日为自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束之日(2010年1月25日)起满1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2011年1月25日)。
  方案二:发行一般公司债券8亿元,每张面值100元,债券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5.5%
要求:
  (1)计算自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束之日起至可转换日止,与方案二相比,B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节约的利息。
  (2)预计在转换期公司市盈率将维持在20倍的水平(以2010年的每股收益计算)。如果B公司希望可转换公司债券进入转换期后能够实现转股,那么B公司2010年的净利润及其增长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3)如果转换期内公司股从在8-9元之间波动,说明B公司将面临何种风险?

解:(1)8*(5.5%-2.5%)=0.24(亿)

    (2)B公司希望可转换公司债券进入转换期后能够实现转股,则市价至少应达到10元,按20倍市盈率计算,则2010的每股净利润至少为10/20=0.5(元),则2010年的净利润应为10亿*0.5=5亿元,相对于2009年的净利润4元而言,增长率应达到(5-4)/4=25%

    (3)如果转换期内公司股从在8-9元之间波动,则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不会选择转股,会选择到期兑付,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财务压力,加大财务风险!

    【点评】本题的特点是出题新颖,巧妙地将债券的利息用“节约利息”的形式反映出来,考生只要能根据平时的学习进认“琢磨”,解答本题第一问是很容易的。第二问其实就是一个市盈率计算的变形,根据市盈率求每股收益然后求净利润增长率,经过认真思考,解答第二问是可能的。

  3. C公司是一家冰箱生产企业,全年需要压缩机360 000台,均衡耗用。全年生产时间为360天,每次的订货费用为160元,每台压缩机持有费率为80元,每台压缩机的进价为900元。根据经验,压缩机从发生订单到进入可使用状态一般需要5天,保险储备量为2000台。
要求:
 
   (1)计算经济订货批量。
   (2)计算全年最佳定货次数。
   (3)计算最低存货成本。
   (4)计算再订货点。

解:(1)经济订货量=(2*每次订货费用*每期订货总需求)/每期单位存货持有费率,并开方

        则经济订货量=2*160*360000/80,并开方=1200(台)

    (2)全年最佳定货次数=360000/1200=300(次)

    (3)最低存货相关成本=2*每次订货费用*每期订货总需求*每期单位存货持有费率,并开方=2*160*360000*80并开方=96000(元)      最低存货总成本=最低存货相关成本+进货成本+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96000+900×360000+2000×80=324256000(元)

    (4)计算再订货点=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5×(360000/360)+2000=7000(台)

   4.D公司总部在北京,目前生产的产品主要在北方地区销售,虽然市场稳定,但销售规模多年徘徊不前。为了扩大生产经营,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D公司准备重点开拓长三角市场,并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负责公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销售工作,相关部门提出了三个分支机构设置方案供选择:甲方案为设立子公司;乙方案为设立分公司;丙方案为先设立分公司,一年后注销再设立子公司。D公司总部及上海浦东新区分支机构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预计D公司总部2010~2015年各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1 000万元、1 100万元、1 200万元、1 300万元、1 400万元、1 50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资料二:预计上海浦东新区分支机构2010~2015年各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 00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假设分公司所得税不实行就地预缴政策,由总公司统一汇总缴纳;假设上海浦东新区纳税主体各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15%。
   要求:计算不同分支机构设置方案下2010~2015年累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并从税收筹划角度分析确定分支机构的最佳设置方案。

   解:甲方案:
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所以需要纳税。
2010~2015年公司总部缴纳所得税总额为(1000+1100+1200+1300+1400+1500)*25%=1875(万元);
由于分支机构独立纳税,并且亏损可以在五年内税前弥补,所以分支机构在2010~2014都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2015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400*15%=60(万元);
甲方案下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共计纳税1875+60=1935(万元)。
乙方案: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
2010~2015年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合并后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00-1000)、(1100+200)、(1200+200)、(1300+300)、(1400+300)、(1500+400)即:0万元、1300万元、1400万元、1600万元、1700万元、1900万元。

2010~2015年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纳税总额为:(1300+1400+1600+1700+1900)*25%=1975(万元)
丙方案:
2010年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并合并纳税,所以两者应缴纳的所得税为:公司总部应缴所得税为(1000-1000)×25%=0(万元)。
2011~2015年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各自单独缴纳企业所得税:
2011~2015年公司总部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000+1100+1200+1300+1400+1500)*25%=1625(万元)
2011~2015年分支机构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00+200+300+300+400)*15%=210(万元)
丙方案下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总额=1625+210=1835(万元)
所以三个方案中,丙方案缴纳的所得税最少,为最佳设置方案。
   【点评】本题难度相当大,考核的是不同方案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涉及到亏损弥补和公公司、子公司汇算清缴等计算,对于中级考生来说,得分很不容易,我们教材例题内容根本达不到本题的深度,所以本题得分率会很低。

五、计算分析题(共2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10分,共25分)

  1.B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制造类企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在公司最近一次经营战略分析会上,多数管理人员认为,现有设备效率不高,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公司准备配置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推定结构转型,生产新一代电子产品。
  (1)公司配置新设备后,预计每年营业收入和除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为5100万元,预计每年的相关费用如下: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为1800万元,工资及福利费为1600万元,其他费用为200万元,财务费用为零。市场上该设备的购买价(即非含税价格,按现行增值税法规定,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可以全部抵扣)为4000万元,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新设备当年投产时需要追加流动资产资金投资2000万元。
  (2)公司为筹资项目投资所需资金,拟定向增发普通股300万股,每股发行价12元,筹资3600万元,公司最近一年发放的股利为每股0.8元,固定股利增长率为5%:拟从银行贷款2400万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5年。假定不考虑筹资费用率的影响。 
  (3)假设基准折现率为9%,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表1所示。
http://bbs.ck100.com/resource/eWebEditorUpFile/201005/20100516100422270.jpg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下列指标:
①使用新设备每年折旧额和1~5年每年的经营成本;
②运营期1~5年每年息税前利润和总投资收益率;
③普通股资本成本、银行借款资本成本和新增筹资的边际资本成本;
④建设期净现金流量(NCF0),运营期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NCF1-4和NCF5)及该项目净现值。
(2)运用净现值法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并说明理由。

解:(1)使用新设备每年折旧额=4000/5=800(万元)

         1~5年每年的经营成本==1800+1600+200=3600(万元)

    (2)运营期1~5年每年息税前利润=5100-3600-800=700(万元)

         总投资收益率=700/(4000+2000)=11.67%

    (3)普通股资本成本=0.8*(1+5%)/12+5%=12% (D(1+G)/p+g)
         银行借款资本成本=6%×(1-25%)=4.5%
         新增筹资的边际资本成本=12%*3600/(3600+2400)+4.5%*2400/(3600+2400) =9% 

    (4)NCF0=-4000-2000=-6000(万元)
       NCF1-4=700×(1-25%)+800=1325(万元)
       NCF5=1325+2000=3325(万元)
     该项目净现值==-6000+1325×(P/A,9%,4)+3325×(P/F,9%,5)=-6000+1325×3.2397+3325×0.6499=453.52(万元)
(2)该项目净现值453.52万元>0,所以该项目是可行的。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投资和资本成本的计算两项内容,难度中等。

2.F公司为一家稳定成长的上市公司,2009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公司上市三年来一直执行稳定增长的现金股利政策,年增长率为5%,吸引了一批稳健的战略性机构投资者。公司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占60%。2008年度每股派发0.2元的现金股利。公司2010年计划新增一投资项目,需要资金8000万元。公司目标资产负债率为50%。由于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成长能力,公司与多家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20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有关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金额单位:万元

货币资金

12 000

负债

20 000

股本(面值1元,发行在外10000万股普通股)

10 000

资本公积


8 000

盈余公积


3 000

未分配利润


9 000

股东权益总额

30 000

 

 

2010年3月15日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讨论了甲、乙、丙三位董事提出的2009年度股利分配方案:
(1)甲董事认为考虑到公司的投资机会,应当停止执行稳定增长的现金股利政策,将净利润全部留存,不分配股利,以满足投资需要。
(2)乙董事认为既然公司有好的投资项目,有较大的现金需求,应当改变之前的股利政策,采用每10股送5股的股票股利分配政策。
(3)丙董事认为应当维持原来的股利分配政策,因为公司的战略性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保险公司,他们要求固定的现金回报,且当前资本市场效率较高,不会由于发放股票股利使股价上涨。

要求:
(1)计算维持稳定增长的股利分配政策下公司2009年度应当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
(2)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位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3)分别站在企业和投资者的角度,比较分析甲、乙、丙三位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的利弊,并指出最佳股利分配方案。

解:(1)公司2009年度应当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0.2×(1+5%)×10000=2100(万元)
    (2)甲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0。
         乙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下,股东可以获得的股票股利面值为10000×60%/10×5×50%=1500(万元)
         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1500×20%=300(万元)
         丙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下,股东可以获得的现金股利为2100×60%×50%=630(万元)
         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630×20%=126(万元)
    (3)甲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
    站在企业的角度,在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可以迅速获利所需资金,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甲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不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不能确保公司股价的稳定,不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乙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
    站在企业的角度:
    ①不需要向股东支付现金,在再投资机会较多的情况下,可以为公司再投资保留所需资金;
    ②可以降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既有利于促进股票的交易和流通,又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成为公司股东,进而使股权更为分散,有效地防止公司被恶意控制; 
    ③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票价格。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
   ①既可以获得股利,又可以获得股票价值相对上升的好处;
   ②并且由于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税率的差异,如果投资者把股票股利出售,还会给他带来资本利得纳税上的好处。
   丙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
   站在企业的角度,该方案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稳定的股利额有利于吸引那些打算进行长期投资并对股利有很高依赖性的股东。但在公司面临新的投资机会时,不能为公司提供所需资金。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稳定的股利额有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
   综上,根据现阶段该公司的情况,选择乙董事的方案较为合适。 
  【点评】本题可以算是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的题目,将教材上难度较小的地方综合在一起,改造成超级难度的综合题,预计将成为中级财管出题的经典之作。鉴于本题的特点,本题得分率将非常低。财考网在第六章计算题第4小题中涉及到各股利股利政策的股利分配问题,同时单项选择题1、2、3、17和多项选择题1、3多次涉及到各种股利政策对个人、公司的优缺点问题,对这些问题能熟练掌握后,做本考题应能得60%以上的分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