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菲特选择接班人的标准看投资者素质
(2010-08-21 09:24:33)
标签:
风险嗅觉投资素质巴菲特杂谈 |
事实上,这又是一个对巴菲特的误读。
巴菲特的原话是:“长期而言,市场将每隔一段时间出现非比寻常甚至怪异的事情。仅一次大错误,就足以将一连串成功化为乌有。所以,我们需要那些基因中就有辨识和回避重大风险能力的人,甚至是有生以来从未见识过的风险。现行金融机构所普遍采用的数据模型,并不能发现其投资策略中潜伏的特定风险。”
随后他接着说:“性情也很重要。独立思考、心智稳定、对人性和机构行为有敏锐的洞察力,都对长期成功投资很重要。我见过很多绝顶聪明的人,但都欠缺这些素质。”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理事长杨军认为,巴菲特的接班人后面三个标准,其实不少价值投资者都能做到。
而根本的标准是什么?是对从未遇到过的风险的洞察力。
对冲基金Sellers Capital Fund创始人、晨星公司前首席股权战略师马克·塞勒尔说,优秀投资人必须具备7大特质,其中之一是“基于常识的与生俱来的风险嗅觉”,这与巴菲特的要求不谋而合。
很多投资人都知道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故事(90年代中期的全球四大对冲基金之一,1998年因金融风暴而濒临破产),一个由六七十位博士组成的团队,拥有最精妙的风险分析模型,却没能发现事后看来显见的问题。
忽视常识的错误在投资界一再上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从贝尔斯登、雷曼到AIG,从两房到花旗银行,但巴菲特无一染指。这是一种巧合吗?事实上,巴菲特也曾持有过两房的股票,在2000年几乎将所有两房的持股出清。
芒格曾在2006年有过这样的描述:“衍生产品绝对是到了一个疯狂的地步。我们先来看看房利美,一个可以说是非常官僚的大傻子……他们希望每个季度都有20%的增长。因此他们总是倾听着衍生品市场美妙动人的歌曲,并随妖起舞——他们总是持有数十亿的衍生品。”芒格预言——公司的CEO们总是要花上数亿美元的代价才会明白(他们持有的衍生品)意味着什么——而今天事实证明,两房花费了数千亿美元来证明他们持有的衍生品的价值。
暗藏的风险早已被预见——“这需要杀手的直觉。这是天赋,基本不是后天能学来的。”杨军认为,对巴菲特选择接班人的标准,媒体存在明显的误读。
接班人究竟是谁?重要的不是巴菲特选择了谁,而是巴菲特为什么这样选择,这才是对投资人最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