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会计制度也随着经济发展在日益完善的过程之中,因而一定时期内的变更便成为常态。2007年1月1日起又一次施行了新的会计制度,诸多方面又与老的会计准则有很大不同,很多企业在此之中有打起了粉饰的主意。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首先由于固定资产占资产总值比重较大,折旧费所占的比重就很大,一旦能对它进行粉饰,效果较明显,其次由于影响折旧的因素很多,容易编造理由进行粉饰,再有固定资产年限较长,本身确实难以估计其价值的真实折旧,这些原因导致高管层往往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是当期折旧费用降低,减少当期营业成本,从而增加当期利润,同时还可以通过高估资产总值达到提高利润的同样目的。当然新版会计制度已经对固定资产折旧作出了相应新规定,包括由不同折旧方法分别确定单项固定资产、取消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规定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重新定义预计净残值、增加会计估计变更范畴等[4],这些措施确实能有效抑制固定资产在折旧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但是遗憾的是,每次总是问题发生了,制度才姗姗来到,政策的制定者难道就不能稍微带有些预测思维吗?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国家,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粉饰是种低级行为,而在中国却如此受欢迎主要源自监管部门更关注的利润方面的数据,而对财务报告中已经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反倒不太过问。
另一种滥用会计政策实际是滥用会计估计变更。每个企业都会对未来不确定结果的交易事项以最近可利用信息为基础进行估计判断,比如坏帐计提准备、无形资产摊销等,会计估计是可以变更的,一方面可能是原来可利用信息的变化导致基础变化了,一方面是经验的积累导致可利用信息的完善,变更会计估计能更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但是一些人就放着东西不往好的地方用,偏偏剑走偏锋,该计提减值准备的不提或不提足,不该计提的偏偏去提秘密准备,这种属于肆意更改会计估计,应该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受到严肃处理。
这里举上市公司天香集团一个摊销成本笑话[5]。其2003年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利润总额为2276万元,长期待摊费用期末余额为787万元,粗略见附表2,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到,企业为了能摊完当期发生的巨额软件开发成本,又不想影响当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利润额,不顾真实情况的严重扭曲,造就了摊销期长达406年的空想数字,这种不负责任地利用规则漏洞而做的粉饰其实是众多案件的一个典型,值得规则制定者深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