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导笔谈(上)1

(2009-10-05 23:41:5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教学研究

理论建构、治学之道与实践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导笔谈(上)

(原载:《语文建设》2009年第2期)

周庆元 曹明海 潘新和 刘 淼  李 节(本刊记者)
  
    编者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学科,作为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个研究方向,它以语文课程与教学为研究对象;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告诉中文系的学生怎样做语文教师,怎样教语文。目前,一共有六所师范院校设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博士生招生点。以博士生导师为核心的团队应该说代表着该学科的最高学术水平。博士生导师们对这门学科是如何定位的?他们的治学方法和目前所从事的研究是什么?该学科博士生培养的现状如何?他们对新课程实施有什么建议?一大批注重专业发展的教师朋友对这些问题颇为关注。为解决教师朋友们的困惑,本刊邀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们,开展了一次笔谈,深入阐述上述问题。本期刊发这次笔谈的第一部分,下期刊发第二、三部分。
        
    一、学科定位与发展
    李节:作为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个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是怎样的,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
    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存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它是一门实践应用学科,重在探讨语文课程教学操作方法和技术。这种认识忽视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建构,显然是有偏颇的,因为没有理论体系的建构就不能成为一门学科,理论建构是一门学科的生命支柱。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重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规律。这种认识忽略了这门学科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基础,也有明显的片面性,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离不开教学实践。这两种认识催生了第三种观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它既注重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也表现出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密切关注,具有理论上的综合性和实践上的应用性特征。我认为第三种观点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学科的定位是准确、科学的。这门学科必须进行理论建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规律,也要密切关注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探讨其理论和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应该说,理论建构和实践探讨是这门学科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其理论建构,否则它就不能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可忽略实践探讨,要密切关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在近期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有人否定这门学科的理论建构,大讲理论无用论、理论有害论,这种实用主义的偏颇,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被摒弃,因为这个学科成立的根本指向不是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存在的一个个具体问题,而是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理论和法则。有专家早就指出,把一个学科实用化、把一种理论庸俗化的观念,实际上是重术轻学、舍本逐末,长此以往,终将有术无学,使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失去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基础和特征。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学科具有多科性的特征,它与多种学科有密切的关系,是一门横跨多种学科的“边缘科学”。如这门学科要研究语文课程文化学的问题,就需要运用有关的文化学和教育文化学理论;要研究语文教学解读学的问题,就需要运用有关的文学解释学、哲学解释学理论;同样,要研究语文教学审美学的问题,也就需要运用美学、审美教育学理论。这种横跨多种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研究,造成了这门学科研究领域的宽阔性,使这门学科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富有生机和活力。
    刘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学科定位来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的一个研究方向,是从教育的角度研究学校语文教育中的问题。而从语文本身看,它不仅有教育问题,更有语文本体的问题,所以,除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外,还应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下设置语文学研究方向,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对语文本体进行深入研究。
    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一个博士培养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应当是培养高层次的语文教育研究人才,侧重于语文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在研究方面,就是着眼于“语文学”理论的建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教育哲学(原理)、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语文教育心理学、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法等,重点在语文教育哲学与语文教育史研究。
    它与教育学的一些课程有纵向关系,如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它与中文学科内的文学类、语言类课程有着更为直接的横向联系。需要指出的是,文学理论与语言学理论进入语文学领域时,不能照搬,必须有所取舍以至改造,适当地融入写作学、阅读学、口语交际学。单纯讲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作用不大。
    周庆元(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根据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划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属于教育学这个学科门类、教育学这个一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二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三级学科,也称研究方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这种学科地位,是历史形成的,纵观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来的教育发展史和学科发展史便可得知。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津海关道、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讲授“各科教授之次序法则”。此为本学科设科之始。1904年1月13日《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新学制“癸卯学制”产生并推行,初级和优级师范学堂分设“教授法”和“各科教授法”。上世纪30年代起,把教材研究的内容引进教学法学科,“国文教材教法”的学科渐成雏形,一批学科专著也出现了。1952年,参照苏联1951年颁布的师范学院教学计划,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制定的《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规定中文系开设“中国语文教学法”和“文学教学法”两门教学法课程。1978年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由武汉师院等12所院校编写本门课程教材,编写组建议将这门课程定名为“中学语文教学法”,合编教材1980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1~1987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这个一级学科下设置“教材教法研究”这个二级学科,“语文教学法”或称“语文教材教法”便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二级学科进行大规模调整与合并,并会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同年6月,将“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两个二级学科调整合并为“课程与教学论”一个二级学科,“语文教学论”还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学科定名反映学科定位。学科名称几经更易,学科建设坎坷曲折地前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表现为几个特点。首先,它一直只是一个三级学科、一个研究方向。其次,它“先天不足”,从一出生就依附于教育学,只是教育学的一个小小的分支,简直就是教育学的附庸而已。第三,它既姓“教”,也姓“语”,是教育学和语文学杂交或者嫁接的产物,母本是教育学,父本是语文学,具有相当鲜明的交叉学科性质。第四,它的交叉性决定了它的综合性,它的学科内容勾连着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文学、文章学以至于哲学、美学、社会学、测量统计学、科学方法论等多种学科领域。第五,它有基础理论的成分,也有技术操作的内涵,总体而言属于一种应用理论。第六,它是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教育学科,是师范院校独有而其他院校绝无的,是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一个标志性学科专业。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属于教育学分支的一个三级学科,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是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一个标志性学科。
    李节:国外有没有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相当的学科?有哪些经验或者理论可以让我们借鉴?
    周庆元:在国外,比如美国、欧洲、苏联、日本等,也有与我国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相当的学科,或者是与此相似的科学研究,其中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系统和深入,相关成果有冲原丰的《比较教育学》、柴田义松的《学科教育论》、高久清吉的《教授学的学科教育学基本构想》、高板正显的《学科教育研究的诸问题》等。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的了解可以参阅王长纯教授《学科教育学概论》,若要再深入一步的话,就要进行专门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比较研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