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时宪、方正宿度适时录用

标签:
佛学教育时尚文化星座 |
分类: 阴阳宅风水 |
开禧、时宪、方正宿度适时录用
汉以前不知岁差的存在,直到晋时、始知有岁差。然而因种种原因,以后各朝代所发布资料不一,而历法也就不同,因此二十八宿宿度也就存在差异,历朝天文志对二十八宿位置,均无定论。近代罗盘(包括徽盘)大多采用宋.开禧历所定立的二十八宿,先贤赖太素先生曾言:“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 ,离坎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 这便是“开禧宿度”的由来。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罗盘,如果针对廿八宿而言,基本上有两个不同版本,第一种以地盘正针「子」山中央逆时针排「危」、「室」、「壁」等等。第二种版本地盘正针「壬」「子」两字间,逆时针排「虚」、「危」、「室」等等。第一种罗盘,被称之为「开禧宿度」,第二种则称之为「时宪宿度」。(详参下图)
清朝名家叶九升以开禧宿度为标准,并列出《金篆玉函》,《天机素书》,《宝镜瀛海》等书,以作参考,但同为清朝地理名宿吴天洪、王道亨等,却支时以「敬攷我朝时历缠舍,方为准的。」
首先我们的地球是环绕太阳运行,此运行轨迹被称为黄道,而赤道乃太阳直射地球的平均轨迹,而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南北两半的极限,亦因此而形成寒来暑往,历法之廿四节气,亦因应这个星宿循环参数也被定出来。
〈一〉历代天文家之发现不同,观测仪器误差不一。
〈二〉二十八宿星座本身大小不相同,互相距离不同。
〈三〉古时中国尚未有望远镜,观星只凭肉眼。所以各朝代发布的二十八宿度数不一。况且除此以外,还有两个重点:
〈一〉黄道与赤道之交角,
〈二〉每年地球绕日一周的岁差:过去古罗盘并非将度数分为三百六十度,而是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以应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一日。此计算方法与360周天度计,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是计算形式的不同而已。但事实上地球绕日运行时间并非一个稳定的常数,这个偏差的时间称之为“岁差”。汉朝或以前的天文家尚未发现有岁差这回事,直到晋始知有岁差。但亦因为种种原因,以后各朝代所发布资料不一,有认为每四十五年差一度,也有认为五十年差一度,也有认为六十七年、八十二年。此等说法,直到明朝时,西方传教士东来,汤若望及利马窦等天文学,将西方天文知识带入中国,此后,中国的天文历法起了巨大改变。到清代颁布「时历象考成新编」就是按西洋天文学的测量及计算方法,重新订定二十八宿位置,故称之为「时宪宿度」。
角木宿为十—度零九分,坐周天101-—112度;亢金宿为十度四十五分,坐周天90-—101度;氐土宿为十八度零六分,坐周天72-—90度;房火宿为四度五十六分,坐周天67-—72度;心火宿为八度二十二分,坐周天59-—67度;尾火宿为十五度二十四分,坐周天44-—59度;箕水宿为九度零四分,坐周天35-—44度;斗木宿为二十四度二十四分,坐周天11-—35度;牛金宿为七度五十一分,坐周天3-—11度;女土宿为十一度五十一分,坐周天352-—3度;虚火宿为十度零七分,坐周天342-—352度;危火宿为二十度二十一分,坐周天322-—342度;室火宿为十六度五十九分,坐周天305-—322度;壁水宿为十二度零八分,坐周天293-—305度;奎木宿十一度四十四分,坐周天281-—293度;娄金宿为十三度十分,坐周天268-—281度;胃土宿为十二度四十分,坐周天256-—268度;昴火宿为九度十二分,坐周天247-—256度;毕火宿为十五度二十四分,坐周天232-—247度;觜土宿约二十分度,坐周天231少度;参火宿为十度四十七分,坐周天220-—231度;井木宿为三十度五十八分,坐周天189-—220度;鬼宿为五度零二分,坐周天184-—189度;柳土宿为十六度五十五分,坐周天168-—184度;星火宿八度零七分,坐周天161-—169度;张火宿为十九度二十分。坐周天142-—161度;翼火宿为十七度十分,坐周天125—142度;轸水宿为十二度五十九分,坐周天112-—12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