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澳洲药房的一些事

(2015-05-14 08:42:21)
标签:

杂谈

话说澳洲药房的一些事 

做了代购,才逐渐发现了一些关于澳洲药房的趣事,早上醒的早,讲来给大家愉悦一下。


澳洲的药房都是大超市,大仓库的那种感觉,很利于刺激人的购买欲。国内还有不少柜台式的药房,你要什么指给店员才能拿到。澳洲药房其实有点不那么专业,因为他同时经营化妆品护肤品,婴幼儿食品,鞋帽和眼镜。有些朋友看我在药店买奶粉和护肤品觉得奇怪,我都还没拍拖鞋和廉价ugg给他们看呢,哈!


澳洲药房一般分两个大的区域,一个是保健品和不需要处方的药品以及日用杂货的区域,另一个是处方药的区域,有专业的药剂师在柜台后,根据医生处方给你拿药,给你用法用量以及相关事项的叮嘱。那个排油减肥胶囊,虽不是处方药,但也算半处方药,据说两个月以上的量就是处方药了,所以每当你去买的时候,药剂师一定会问东问西,我就被盘问过好多次,问题大致是这样的:谁用?他以前用过吗?他身高多少?体重多少?他的医生怎么建议的?知道吃这个药还需要补充什么吗?他有没有心脏方面的疾病?知道怎么吃吗?……够啰嗦!不过若不从代购的角度看,从一个顾客的角度看,还是很暖心和让人踏实的是不?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是价格对吧?澳洲药房很奇怪,每种连锁药店价格都不一样,同一样产品,贵的贵死,便宜的让你觉得咋舌。拿swisse胶原蛋白液来说,别的药店标价40多澳元,那里会有几瓶一直摆着,我最常去的最实惠的药店价格近乎这家的药店的半价,但是那里永远空空如也,你去多少次也没用。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老外一定恨死我们这些代购了,让人家自己的国民在自己的药房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所以一向我逛药店的时候,都有一种不光彩和胆怯,能不多买我就尽量不多买,能拿两瓶便宜的,我就不拿四瓶。比如德运奶粉吧,超市里能碰见就比较奇迹,全是被中国人采购一空的,我和徐每次看到,如果有两袋,就拿一袋,如果有四袋,就拿两袋,如果有六袋,就拿三袋,如果有更多,也只拿三袋。第一怕结账的时候被放回去丢中国人脸,第二也是想给有需要的澳洲本地人一点希望,总不能让人家什么都买不到吧。


说起这个,就该谈谈限购了。你怎么都想不到,在澳洲的药房和超市,永远是卖东西的怕买东西的把货物买完。他们时不时地贴标签说某种商品每人每天限购2瓶或三瓶。最常见的限购产品是奶粉,德运奶粉和各种婴幼儿奶粉,超市和药店都限购,我就有过结账的时候被售货员收回的状况(有些超市药店每次每人限购一罐奶粉,有的是三罐);再就是特价产品限购,药店几乎所有特价产品都限购,问熟悉的华人店员,他们说特价是真的零利润销售,或者微利润销售,甚至负利润销售,所以不能亏太多,也不能让一个人全买光,要照顾大家的公平利益。像昨天我在一家药店看到断货很久的蔓越莓,我和徐按照惯例,每人拿了三瓶(限购惯例是三瓶),可是结账的时候,收银员说每人只能买两瓶。好吧各自被扣下一瓶。其实蔓越莓昨天在我家对面的药店每人只能拿一瓶。


还有就是限购大家第一反应是对中国人的限购,这没错,但现在也有好多老外卷进来了,为什么呢?老外娶了中国媳妇啊!有次我去快递公司我就看到一个老外和丈母娘在打包成堆的货物,想来老婆在家看孩子或者药店采购,他们来送货,所以说限购的标识不仅仅只是中文了,也有中文提示的,但见得更多的还是英文,这让我稍稍舒服一点,因为看到限购标识是中文的时候,走在人药店里感觉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你似的,好不自在。


再讲讲昨天关于限购的一件趣事,有个药店店员对徐说:你能不能今天不要再来了,我们主管来检查,要是看到你不停地买东西会不好的,你要的东西我给你都留着,你明天再来买好吗?徐说:我今天才来第二次……要不要我把手里的东西放回去?店员说:已经在购物框的就去结了账吧,实在对不起……店员的态度像是求我们,唉,弄得我们也很不好意思,觉得很讨人嫌。可是你知道吗?我们第一次去药店的时候,月见草油还是成堆的,第二次去就空了!接连去了四家药店,一样的结果!中国人的购买力简直吓人!


而且,你想着限购的话你一天多去几次就好了,不行的,第二次没被认出来还好,被认出来就死活买不到了。他会让你第二天再来。所以我常幻想我家要是有十个人,每次去买东西,每个人拿三瓶,那回来也是一大堆了,哈哈,哗一下,蝗虫一般扫过……可是,中国代购们对于人家本国国民来说不也是蝗虫吗?可是我姐说,我们该刺激了他们的经济呢……也有道理哈,要不然他们的药厂保健品厂不倒闭也没什么利润可言,更别提高的国家税收了。


再有就是特价问题,在国内,但凡有特价,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哪有无缘无故的馅儿饼往下掉啊?是不是残次品?是不是食物药品快过期了?要么就是虚假特价?这些问题在澳洲药房,我是没见过的,特价就是货真价实的特价,我曾心理阴暗地拿起一瓶瓶保健品,检验人家的保质期。比如那特价鱼油,我一看保质期到2018年2月,那儿童鱼油,也是一样,检验过三四种产品之后,我就不再去检验了,我信服了。连同超市上次A2奶粉三段的超低特价,我都阴暗地想过是不是快过期了促销……但事实是奶粉一直是缺货的状态,怎么可能堆到快过期?有时候想,这些人脑子真是,明知道紧俏,又限购,干嘛不提价或者多生产些?反而促销?!逻辑不通嘛!


但澳洲药房也有一些变化,是一种被中国人入侵后的变化。不可否认,哪里有中国人,规则就要在哪里改变。中国人就像树桩或者钉子,直线过来也会绕弯。就比如事事很规范严格的澳洲药房其实也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通。比如你看蔓越莓护肝片和胶原蛋白很抢手对吧?但是药房你有熟人,到货的时候你让他帮你留一些,然后你就可以买到少量的,他会在规则之内,偷偷利用一点权限,给你藏几瓶热销产品,如果是关系很好的店员,估计还真有可能成箱地给你保留货品。再就是那个排油胶囊,我见过有人发图片也是成箱的,这在我想来根本不可能买到,但是他们就能买到,说有渠道,但不告诉我什么渠道,弄得我很郁闷。但有个华人药店的老板告诉我说他们也想进这个药,但是这事违规操作的,他们没有资格销售准处方药,所以说有个药店老板因为私自买这个被罚款20万澳元,澳元啊,真是得不偿失。所以我只能笨笨地去买,当然,我也有点门路了现在,就是我一去药店,那华人店员就会帮我留两盒,我们就可以避免被盘问的过程,再说和他们天天见面都那么熟了,盘问对彼此都是尴尬不是?还能卖给我吗?


我听到过最厉害的被中国人改变规则的是,你看到一个个集装箱的奶粉到了coles 和woolworths了吧?抱歉,给超市里只搬几十箱,剩下的全部开到各个华人店铺以及华人货运快递公司。这应该就是我会很好奇为什么药店断货,而华人店里总是堆满成箱的奶粉,价格高出药店好多。你说,规则被破坏有多可怕,但,我自己,我这个代购,其实也参与其中了……可是,国内需求那么多,我们又不能坐视不管吧?唉,人生本来就矛盾,不在乎多来几组矛盾慢慢消化着。对吧?


利用早起的时间分享下我做代购的一些感受,应该也蛮有趣的。你看,生活就是一点点在教习我们,无论哪个角度,只要你投入地去感受,就会有所获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5.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