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青藏线(9)—不冻泉五道梁

标签:
不冻泉旅游杂谈 |
分类: 兵车行——青藏线 |
1.1971年3月30日,我们的车队离开了纳赤台,走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天路。说她是天路是因为她离天最近,"手可摘星辰","九天可揽月";一路山河壮丽,像到了天堂似的,也许"蟠桃盛会"正在这里举行;气候恶劣,高寒缺氧,气象万千;这里生命脆弱,天堂与地狱转变就在一瞬间。今天路过的地点依次是不冻泉、昆仑山口、可可西里、目的地是五道梁。现在的路程是180公里,当年应该200多公里。
2.车队出发后就一直行进缓慢,路况不好,坑坑洼洼,许多路是"搓衣板路",人在车上前后摇晃,颠簸的厉害。一直慢坡上行,马达轰鸣,风烟滚滚,英雄出征。出发不久,天公不作美,一会儿风和日丽阳光灿烂,一会儿狂风大作,黑云压城城欲摧。伸手难见五指,随即大雨、冰雹倾盆而下。我们的车队如逆水行舟,左突右闯,涉龙潭,过险滩。如蛟龙出水,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打滑,陷坑,侧翻,爆胎时有发生,坐车难,修车更难。
3.车行90公里来到第一个歇脚点是昆仑泉。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位于昆仑桥下的昆仑河边。泉池四周由花岗岩石板砌成多边形图案。中央有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又似无声四溅的碎玉落入一泓清池,然后奔向滔滔的昆仑河。此泉冷冽甘甜,水质透明,含有人体所需多种微生素。是优质的矿泉水。是琼浆玉液。昆仑河是长江源河。
4.拜昆仑:莽莽昆仑,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延绵逶迤五千里。万山之祖,龙脉之源,孕育长江与黄河,滋润中华大地,哺育中华儿女,催生中华文明。神山圣水,诞生无数传说,西王母,东王公,演化成为玉黄大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蟠桃盛会,嫦娥奔月,昆仑是不竭的源泉。泱泱华夏,浩浩荡荡,五千年文明,渊源流长,追根溯源,拜叩昆仑!
5.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面积4.5万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有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野生动物230余种。有7000多个湖泊和255条冰川。2017年,可可西里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个英雄叫索兰达杰,一个导演叫陆川,一部电影叫《可可西里》,可可西里从此走向世界,慢慢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高原精灵藏羚羊从此也为世人所孰知。英雄的灵魂没有逝去,鼓舞着许多环保自愿者来到这里,保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6.五梁镇位于格尔木以西300公里的青海省曲麻莱县,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海拔4415米。有人说:"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还有人说:"纳赤台得病,五道梁要命",说的都是这里气候异常恶劣。到达这里后只觉得呼吸困难,胸部窘迫,心慌、头疼头昏。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吃不好睡不着。那天好像没脱衣服,和衣而睡。大统铺没有睡满,半夜里又来了许多退伍女兵,那天也不分男生女生了,有空铺就睡。第二天醒来,我们的通铺上就有几个女兵。这些军花们没有了在部队的那份神气,多了些疲惫和狼狈不堪。老兵大姐们辛苦了。
7.邵战友这样回忆了这段旅程:"我身体最难受是在五道梁兵站,那一夜高山反应极为严重,头痛的如同孙悟空被念紧箍咒一样,我们几个人在大统铺上打滚,直到第二天上车也没吃东西,硬撑着上了车,迷迷糊糊翻山越岭,连天地日月都不清楚。那些晕车的、感冒犯病的战友身体更差了,有几位更是在生死线上挣扎。每到兵站下车时用两位或多位架着他们下车;有的根本不能迈步,只能拖着他们到兵站铺上,像一具尸体扔在床铺上,只等输氧慢慢缓过气来,喝一点糖水,没有洗漱,也没脱衣服,靠战友打开被子盖上睡一夜,第二天再帮他捆上行装,拖上车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