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行(5)-古荆州新颜值

(2017-10-25 17:26:14)
标签:

家乡

荆州

旅游

杂谈

荆江大堤

分类: 故乡的云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1.2017年10月3日吃罢早饭,我们从金凤皇冠大酒店出发,驱车不到2公里就到了今天第一个景点,荆州长江大桥及相应的滨江公园。这时天空正在放晴,雨云正在散去。现在的荆州市由荆州和沙市两城市在1994年合并而成。经过几十年融合和发展,街连着街,路连着路,两个城市完全融在了一起。昨天从荆州火车站出来,我们的车一直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大道两旁高耸的高楼鳞次栉比,给人一种时空错觉,这里是荆州吗?几乎与上海、广州的某些街道没有二样。荆州,你变了,变的现代、时尚和美丽了。(我们在大桥下滨江公园入口处留影)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2.荆州的地标过去是荆州城楼,她巍峨挺拔,古老而厚重,苍凉中饱含着荆楚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2002年10月1日,这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荆州人民盼望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荆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多少荆州人涌向大桥,眼里噙着激动的眼泪相互祝贺着,抚摸着大桥,畅想着未来。从此天堑变通途,两岸来往不再困难。一座城市新的地标就此诞生。(老伴在此玩的挺开心的)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3.曽几何时,荆州就是两条大路,一条从东门走到西门,一条从南门走到北门,多少世纪,从来如此。沙市也就四条大街,中山路、胜利街、北京路和江津路。其它有名的地点有江汉电影院、沙市商场、沙市一院、中山公园、沙市港务局、沙市汽车站、江陵汽车站、荆州中学、江陵中学、荆州地区医院、沙市三中、三叉路等都是大家耳熟能祥的名字。如今它们都淹没在城市扩建的洪流里。新的火车站、汽车站、电影院、公园、新的小学、中学、大学,新的街道、万达广场等商业设施不断产生。尤其近些年,基本建设更是如火如荼、突飞猛进的发展,荆州变化一日千里。(小瑞与他妈和他姥姥玩着跷跷板)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4.1970年5月20日,我们国家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那时我们几人正在北京路沙市橡胶二厂学习,我们随后参加了工厂组织的游行,游行队伍沿北京路一直走到沙市农药厂,然后返回。《东方红》的播报声响彻寰宇,茫茫夜空中有你移动的身影,日月光华里有你闪亮的光辉。那时全沙市沸腾了。(小瑞和他妈妈、姥姥)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5.公社为了建一个橡胶厂,派我们来学习技术。我学的是橡胶硫化技术。那时,橡胶是国家统购统销物资。橡胶厂的橡胶由国家调拨而来,工厂按国家的价格付费,据我所知,橡胶来自海南岛的知青农场,数量有限。橡胶加工后可以制成雨鞋、传动带、轮胎等。我们在这里学习了四个月,住在胜利街。利用周日,我们步行走遍了沙市,对这里街道、小路、小巷、商店、影剧院等十分的熟悉。(姥爷也要和你们照一张)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6.我们的师傅都是上海支援三线建设,从上海调到沙市的。年纪有的很大了。他们的户口迁到了沙市,小孩子们也在沙市上学。这批人对祖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四个月学习结束,我们回到了岑河。公社因为买不到橡胶和硫化机器设备等,最后这个橡胶厂没有办成。(瞧这一家)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7.那些年,我作为民兵突击队成员,还参加了汉沙公路的建设。用板车运送石头,从沙市码头到汉沙公路指定位置。一块又一块,一车又一车,铺垫着未来的公路。参与了县里的大灭螺工作,我们的民兵队伍浩浩荡荡,从东门走到西门,再走到西门外西湖。一锹又一锹,一铲又一铲,为了健康,整理着污染的沟渠。荆州,我在这里吃过苦,流过汗,也使我在锻炼中不断成长。(在公园一处,航船与大锚。勇敢的象征。父子俩在此留影)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8.今天看到的滨江公园如同许多地区的滨江公园一样,沿江修建,其旁边便是滔滔长江。不同的是这里有一片向日葵园地,真是葵花朵朵向阳开,就像人的笑脸,一阵微风吹来,点头欢笑,欢快而灿烂,迎着太阳,迎着温暖,好像就是在欢迎我们。我们俩老也在此留下了灿烂的笑容。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故乡行(5)-古荆州 <wbr>新颜值

9.上面一张是万寿宝塔。今天,我们来时看到它正在维修,不便拍照。我引用了一张网上照片。万寿宝塔位于万寿园内,建成于嘉靖三十年,为江陵守官朱宪尊母亲毛太妃为嘉靖皇帝祀寿而建,高40米,内藏毛太妃手抄《金刚经》。中间这张照片为万寿园的大门。下面这张照片是在荆江大堤上向长江拍照,滚滚长江奔腾而来。这段长江叫荆江,这段大堤叫荆江大堤,我的小名叫荆江,就是我出生时,父亲在这里当民工修大堤不能回去,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以示纪念。三峡大坝的修建,使荆江大堤百年安澜得以实现。往后,叫荆江的人会越来越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