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早安大连(上)

标签:
大连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美丽的中国 |
1.2016年8月5日晚上9点左右,我们的旅游大巴抵达烟台港,经过一系列安检后,我们进入了候船室,候船室不大,可以容纳几百人,室内装饰普通而简单。大约十点多钟,游客排队上了港口安排的转运大巴,几分钟后,大巴在夜色下来到一艘海轮停靠的码头前。旅客陆陆续续地下车,又在服务员指导下,登上了这艘开往大连的巨轮。四个旅客住一个小间,男女混住,分上下铺共四个高低固定床位,室内有一个小沙发和一个小床头柜。船长的宣介会我没出席,因为今天玩了一整天实在太累了,简单洗漱完后就入睡了,迷迷糊糊中有人喊“看日出了!”,“看日出了!”,我一骨碌就爬了起来,看时间,现在是2016年8月6日早晨5点10分,带上相机我向船舷走去。只见一轮暖红色的朝阳正冉冉从海平线上升起,朝霞映红了天边和海洋,朝晖中,大连的楼宇影影卓卓,若隐若现,正在不断向这艘巨轮靠近、走来。早安,大连!
2.天大亮了,海轮停靠在大连湾码头,我们逐一走下轮船,回头看,昨晚我们乗坐的巨轮印入眼帘。这是渤海轮渡公司投资4亿元打造的渤海钻珠轮,总吨位3.5万吨,可载大小车辆300辆,旅客2300人。是目前国内吨位最大,载客数量和载车数量最多的客滚船。作者想照张全景照,在码头停车场跑了好远,也没照全整个轮船,可见其形体有多大。十二五以来,渤海轮渡公司斥资40亿建造了渤海金珠,渤海银珠,渤海珍珠,渤海玉珠等十艘亚洲顶级客滚船,航行在烟台至大连航线上。
3.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是我们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这里奇石形态千奇百怪,如龟似象,如鹿似犬。不仅再现了几亿年前大自然的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观,也为地质考察深入了解古地质环境、地质形成年代、地质变化、地壳运动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为现代旅游增加了亮点。
4
5.在海岸带,由波浪、潮汐、海流、沿岸流等海水营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称海蚀地貌。在其形成过程中还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大连的海岸中,由海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海蚀崖、海蚀石林、海蚀龛、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平台、海蚀窗、海蚀柱、海蚀残丘等。
6.海蚀平台
7.海蚀柱
8.海蚀崖,也叫千层饼,是海岸基石在波浪的长期冲蚀和磨蚀作用下,在海平面处被侵蚀形成一系列凹穴,穴上的岩石被悬空,受岩石自重和垂直节理裂隙的影响,在波浪继续掏蚀下,发生崩塌坠落,形成近垂直的岩壁,称“海蚀崖”。
9.海蚀残丘
10.龟背石,形成于5·4亿年前的寒武纪,岩性主要为钙质粉砂岩,因岩石表面状如龟背而得名。前美国科学院地质学部主席克劳德先生称之为“天下奇石”。关于它的成因,目前地学界有两种解释,一是干裂说,指的是在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半塑性岩石暴露、干裂后形成网格状裂隙,后期沉入水下,被绿色沉积物所充填而形成;另一种观点是地震液化泄水脉说,是指岩石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垂直层面的裂隙,不断地震动,使泥沙在水的带动下,流向裂隙沉积,形成状如龟背的岩石。
11.老伴在相亲石滩边的小亭留个影,如果当年有这么个环境,在这里照个婚纱照还是不错的。看来这里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