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庆:雾都之行访大足
标签:
大足石刻旅游 |
分类: 美丽的中国 |

1。大足石刻闻名遐迩,从央视上早已看过,这次雾都之行有机会一览风采。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它在1999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宝顶山石刻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历时70年,沿岩壁开凿,长500米,造像近万尊,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山上的石雕,全是因山顺势刻就的。想要在一整块石壁上打造众多雕像,当真是一点差错也不能有,否则便会前功尽弃。所以今日见到的,该是多少能工巧匠耗尽心血造就的奇观。上面见到的是
宝顶卧佛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长31米。按佛经的说法,它应该叫释迦涅盘圣迹图。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指修行圆满,从生老病死以及各种欲望忧虑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入“不生不死”、尽善至美的理想境地。
释迦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侧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祥平静。释迦面前从地里涌出18弟子,或内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持如意,或侧首伫望,皆作悲恸状。佛龛中部设供品台,香炉云烟缭绕升至崖檐,化作祥云,其上玉立佛母及眷属女像9尊,手捧香花水果,迎接释伽圣灵。
据说别处卧佛皆为全身像,唯有这尊是半身,膝下肢隐入石岩,以示佛大不可度量。这种意到笔伏的手法,便有了于有限中产生无限联想的艺术效果。故大足民间对宝顶山卧佛有“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的说法,给人插上无限想象的翅膀。

2. 六道轮回图。图中挺立无常大鬼,横眉怒目,口衔手抱一个巨大的轮盘,展示了人世轮回,因果报应。轮中心是行者像,胸际放出六道光带,把轮盘分成六叶。内圈6个圆龛,刻天、人、神、畜生、恶鬼、地狱的“六趣”轮身像。中圈18个神龛,表现生老病死等各种人世间的痛苦。外圈18组图,再现了个体在畜生和人之间的转化。外面两对转动轮盘的,分别代表贪欲和爱欲,据说就是这二者,才让人世有了痛苦的轮回。要摆脱痛苦,来世过好日子,该怎么办呢?就得修佛,结善缘。轮盘旁边这幅雕像展现的是人间最大的痛苦。一只猫抑望着竹枝上的老鼠,求食不得;老鼠趴在脆弱的竹枝上,无法逃生,要么饿死,要么成为猫口之食,求生不能。原来有所欲求就是人生最大的苦楚,可要真做到无欲无求,做人还有什么快乐呢?实在不敢想象变成一潭死水,清静无为的生活,毫无色彩,没有乐趣。不知佛祖是否想过,若没尝过苦,怎知甜的滋味?若没经过求之不得的痛,怎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福?看来我实在没有成佛的慧根,还是做个苦中作乐的平凡人吧。
这组群雕,上立地藏等菩萨,下两层是十八地狱图,构成一幅展示地藏宏愿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图景。

4. 在地狱的群雕中,有这样一位温柔恬静的少女,实在令人诧异。只因她养鸡供人食用,就得下地狱,真叫人啼笑皆非。也许是出于对这位少女的同情,工匠把她雕刻得十分美好,尤其是那甜蜜的笑容,显得可亲可爱。她也因此被人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还被印到了邮票上。看来美好的事物是不会被扼杀的,哪怕是被放在恐怖的地狱,淹没在无数的群像中,人们也能一眼将她辨认出来,并将种种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她,这大概是雕刻者始料未及的吧。

5.这座群雕再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从怀胎守护,到痛苦生产;从辛苦把尿,到为儿洗衣;从送儿离家,到为儿婚配,以至“百岁唯忧八十儿”。10组雕像,连环画似地展现了父母为子女操劳忧心的情景,形象生动,感人肺腑。
可惜天下忘恩则多,孝顺者少。这座群雕,犹如醍醐灌顶,弘扬孝道,警人深思。相信每个做子女的,面对它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反省。“不孝罪为先”,孝敬父母,不但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男人手中的小孩是释伽牟尼的前世,为了不让父母饿死,他主动割下三斤肉侍奉父母。手臂上的凹痕就是被割去的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