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齐华课堂教学赏析

(2011-05-10 07:55:19)
标签:

课堂教学赏析

教育

分类: 教师学习
张齐华课堂教学赏析

                

    有幸观看了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因数和倍数》,感触颇深。张老师那崭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文化底蕴,风趣幽默的谈吐,深深打动了我。他那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令我们这些在新课程背景下苦苦探索的青年教师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真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

    

    文化数学,是张齐华老师一直追寻的教学理想。在他的数学课堂上,我们不约而同地触觉到数学的源头、数学的历史、数学的精神,似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再是一两页薄薄的教材,而是一幅源远流长的数学画卷。在《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中,张老师从“因数”知识入手,引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概念——完美数,在引领孩子寻找“完美数”的过程中,通过两个完美数之间的巨大“落差”,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家们苦苦求索的艰辛,这就是数学精神引领!在历经千年沧桑的古罗马建筑,张老师告诉孩子能让这座建筑宏伟壮丽的原因就是这里面隐藏着倍数和因数的奥密,这就是数学的力量体现;一首首优美和谐的旋律缓缓流淌,张老师告诉孩子,音符之间的和谐源自于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展示!原来数学课可以这么教,原来数学课这么有意思,原来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这么有作用!因为数学浸润在文化之中,因而张老师的数学课会如此生机勃勃,因而张老师课堂上的孩子们会如此地喜欢数学,始终会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他总能独辟蹊径找到与教材相关的数学文化,把书中看到的东西,像练了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一样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这种独特的阅读视角,敏锐的审美能力,也是成就张齐华完美课堂的重要原因。

    

    听张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首先张老师经典的语言吸引我们,用专家的话说就是张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尽管张老师在上课时的语言很多,但我们就是不觉得多,这是由于他的每句话都说到了听课者的心里,很多话都是很富有哲理的。其次张老师上课总能收集很多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又是那么的美,我想他在这些方面一定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张老师的教学语言相当精致。整堂课中,张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简洁到位,脱口而出的每一句评价语,看似随意,但却句句那么富有哲理。句句到点,着力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合理地开发着课程资源。全课的每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却不着痕迹,教师诗一般的语言,个性化的评价,所激活出来的情感给学生以思维的灵气。有人说:形式是内容的自然延伸,风格乃思想的表现,从这节普通的数学课中,不难发现张老师前卫的教育理念,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满蕴灵性与智慧的课堂教学风格,给人亦诗、亦歌、亦画的意境美,使他的数学课凸现出那份特有的精致和灵逸。

    

    关于本堂课的文化气息,是相当浓厚的,教者一定查阅了不少资料,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和优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好处的。正如有位老师所说的,听了张老师的课后,学生回味无穷,一心甘情愿谈论数学内容,以致另一课的钟声响过后仍不能掉过头来。可见,对学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当然,数学课的文化气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有了文化气息,数学便有了灵魂,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乐在其中。无论是有趣的数学,还是美妙的音乐、壮观的建筑,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度以孩子们“小脸发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直开”作为一堂好课的标志,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教师几乎是使尽浑身解数,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游戏竞赛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的足足的,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的淋漓尽致。可是,在这热闹活跃的背后,数学课还缺少什么?数学课堂还缺少学生静静的思考,缺少学生自我内心的独立反省,缺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冷静与顿悟。而张老师的这堂数学课却是热闹和安静很好的有机结合,静静的思考是在耕耘,热烈的交流是在碰撞与收获,下课的铃声终止了这节课,但我想,听课的学生以及参加观察的老师对这生动精彩的一课一定会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再一次为张齐华老师叫好,为他独特的教学设计叫好,为他开阔的视野叫好,为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叫好,为他的教学课堂能让生命流淌,让数学生命充满灵动叫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