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说新语》人物系列之顾恺之

(2020-07-19 16:54:22)
                             《世说新语》人物系列之顾恺之
       
       顾恺之(约345--409),字长康,小名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曾为桓温和殷仲堪参军,官至通直散骑常侍。他同时也是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其擅长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可惜他的画作没有流传下来,相传其作品有摩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以上只是抽象的介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
    东晋权臣桓温向西修建了江陵城,非常壮观,他聚集宾客来到江边渡口,眺望江陵的景色,对众宾客说:“谁如果能够恰当地评价这座城,大大有赏。”顾恺之当时也在场,当仁不让舍我其谁地大声评价道:“远远地眺望江陵城,高耸的城墙像昆仑的层城,红色的城楼如彩霞一般。”桓温认为他评价得恰切,就赏给他两个婢女。艳福来得太突然也太容易,也可以看出顾恺之的自信。
     顾恺之曾在桓温手下任参军,得到桓温的赏识,对桓温很是感激,他也非常善于表达感激。桓温死后,顾恺之到桓温的坟上拜祭,作诗曰:“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有人问顾恺之说:“你过去那么依靠和重视桓温,可以向我们大概描述一下你凭吊桓温时是怎么痛哭的吗?”顾凯之说:“我哭的时候,鼻子像旷野里的大风呼呼响,眼泪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还有一种说法是:哭声像惊雷一样响彻山岳,眼泪像江河奔海一样流淌。”顾恺之极尽夸张之能事来表现自己的万分悲痛,也不怕人笑话。应该是因为顾恺之对桓温非常忠诚,从内心里感激桓温。桓温成了古人,也指望不上了,还怕人说他媚俗吗?
     顾恺之辅助殷仲堪时,有一次请假回东边的老家,当时依照惯例不给布做的帆船,顾恺之苦苦求告,才得以打破惯例。帆船行到一个叫破冢的地方时,忽然起了大风,帆船左右摇摆,航行十分艰难。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道:“地名叫破冢,这一次我真的像是从坟墓跑出来一样。所幸的是,行人安然无恙,布帆也完好无损。”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顾恺之做官并不铁面无私,他会与上司软磨硬泡,为自己争取一点点方便;狼狈的时候懂得自我解嘲,不影响心情;还有就是能与上司处理好关系,很得上司的器重,总之,顾恺之情商很高。
        顾恺之的文采在当时很有名,做过《筝赋》,有人问他:“你的《筝赋》和嵇康的《琴赋》相比怎么样呢?”顾凯之回答:”不会赏识的人,会认为我写的赋后问世,于是遗弃他;能够读懂的人则认为它非常奇特,并因此而推崇它。”回答可谓巧妙,与嵇康的文采相比都自信不逊色,《筝赋》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也可以想见顾恺之文学上的才华不简单。
    顾恺之不独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中,在正史中也留下浓重的一笔。顾恺之名垂青史不是因为他的文采,而是因了他的绘画才能。关于他的绘画才能,《世说新语·巧艺》中只记录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顾恺之好起写人形》,讲的是顾恺之擅作人物画,有一次想画他的上司殷仲堪。殷仲堪不愿意画像,因为他在照顾生病的父亲时,眼睛不小心被药弄瞎一只。顾恺之说:“我知道明府(对殷仲堪的敬称)是因为眼睛的缘故,我只要点上瞳仁,再用飞白的笔法轻轻从上面掠过,看起来好像一抹淡淡的云彩遮住了太阳一样就可以了。”顾恺之画技的高超可见一斑。不难揣测,殷仲堪自然是同意了。
     一个是《顾恺之点睛》。顾恺之画人,有时候好几年都不画眼睛,人家问他原因,顾恺之说:“人的身体与妙处无关,生动的表现人物,正是靠这眼睛的一点。”观点是不是很精辟呢?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画龙点睛”的典故。画龙点睛的人不是顾恺之,而是梁代画家张僧瑶,故事的内容大家都熟悉,不赘述。画人点睛也好,画龙点睛也罢,都叫“点睛之笔”,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世说新语·排调》里讲了一则关于顾恺之的幽默小故事,讲顾凯之吃甘蔗,从尾部吃起,人家问他为什么,顾恺之回答:“渐渐达到美妙境界。”明明是一个乡下顽童,顾恺之也是人嘛。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