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麒麟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曾曦和他的文学创作

(2009-10-08 10:26:34)
标签:

池中物

散文集

文学创作

心情笔记

曾曦

古城

    知道曾曦其人,已经有十多年了。而真正认识他,是读了他的散文集《听风听雨》之后。因为同是一个公司员工,又同是文学爱好者,他笔耕不辍常有作品见诸报端,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起他,也一直期待着他的新作。终于在《听风听雨》出版后的第四个年头,他的第二本散文集《心情笔记》又出版了,我也于第一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全书五十篇文章,倍觉酣畅淋漓,意犹未尽。掩卷深思,感慨万千,有关曾曦的点滴印象也如电影般从脑海中一一浮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空前繁荣,小说·散文·诗歌甚至唐诗宋词都得到了众多文学青年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那时候,公司活跃着一群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他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编织着五彩缤纷的文学梦。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注意到有一个名叫曾曦的小伙,经常有文字发表于厂报副刊《五彩石》。后来也渐渐地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他是新分的学生,车间技术员,经人指点也见过他几次。一个学工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如此爱好文学,在当时的公司并不多见,因而颇显耐人寻味和与众不同。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平淡的日子琐碎庸常,现实生活残酷无情,我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时曾经被顶礼膜拜的文学女神也在我们的日渐麻木中黯然神伤。但唯有一个人,几十年坚持不懈,执著追求,不仅专业顶呱呱,事业节节高,而且文学创作渐入佳境,尤其是他的散文,语言朴素,情真意切;看似信手拈来,读后却心潮澎湃久久难平,这个人就是曾曦。

    一朵花怎样才算开的鲜艳;一颗苗怎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曾曦用他无声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二十年时间,他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技术员晋升为子公司经理。不但事业有成,文学创作也丝毫没有懈怠。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文学理想,用心用情谱写着他眼中的世界,或纪实.或赞美;或感慨;或针砭,他总是满腔热情一气呵成,让人读后痛快舒畅。从他的作品里不难看出,他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工作和生活,来源于他对故乡的挚爱,来源于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曾曦是土生土长的耀县照金人,照金的山水不仅养育了他高大魁梧的身躯,还赋予了他深沉细腻的情感。散文集《听风听雨》中《爷爷》、《二舅》、《母亲是一棵大树》;散文集《心情笔记》中的《姐姐》、《心中永远有个她》等作品文笔清雅,文字朴实,读起来如同听一个熟悉又久远的故事,其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扎根于读者的思想深处,令人无法释怀。曾曦性格豁达感情真挚,他的创作从不回避生存的真实和困境,不回避严酷的历史和现实,将自己最亲近的人及故事讲述给读者,引起大家的思索共鸣。

    喜欢旅游是曾曦的爱好之一,他在书中坦言大多时间是利用工作之便,几乎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我也算是旅游发烧友,隔段时间就蠢蠢欲动向往着外面的世界,也时常写点旅游笔记。读曾曦的游记散文,不但给我们一个新的视野,而且会加深我们对旅游景点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他游记中所写到的地方,我基本上都去过,可回过头再读他的散文,才发现自己仅仅是走马观花略知皮毛而已,不由得暗自惭愧。《心情笔记》中《丽江印象》一文,他没有浓墨重彩写丽江古城的酒吧一条街,没有写古城今天的繁荣、时尚和前沿,而是先写‘三江并流’之一的金沙江在临近丽江时突然改道,在丽江境内往复六百余公里,引出丽江古城最大的特点是因水而灵。其次写古城水的来源,遍布城市的水网,古城独特别致的建筑,的城市给排水的处理方式以及作者对纳西族文化渊源的好奇和向往。看他的散文能感知到他的博学多识。有时甚至想:他怎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写出那么多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呢?这需要多大的经历和热情啊!

    曾曦喜欢阅读和琢磨历史,并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视觉和观点,从他的《壮哉!林则徐》、《悲哉!王园录》中可见一斑。凡是到过敦煌莫高窟的游人,听过导游讲解后无不视王道士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大罪人,阅读过余秋雨先生《道士塔》的人,更是对王道士深恶痛绝。而曾曦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记述再现了王道士从初到敦煌、发现藏经洞、严守藏经洞、四处呼吁保护藏经洞,以至于无奈出售部分藏品的全过程。正如文中所写“王园录毕竟只是一个半文盲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能苦守藏经洞三十余年,把毕生的经历奉献给了本不属于他的佛教事业,作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贡献”;“但愿我们能正视那段悲壮的历史,对王道士有一个公正的评价。”曾曦理性思维,客观分析,打开了读者另一扇思维的窗户。

     天道酬勤。像曾曦这样事务缠身,依然坚持写作的忠实文学追随者已经寥寥无几。尤其在当今价值体系下,现实理性的人是不会去搞纯文学的,除非是理想主义者。而曾曦无疑是文学道路上执着前行的理想主义者。他一路满怀激情,一路丰富多彩,一路长吁短叹,一路抒写情怀,生活工作中刻骨铭心的体验与感悟都变成他笔下优美质朴的文字。不经意中,《听风听雨》和《心情笔记》两本散文集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意志坚定形象饱满的性情中人,也唤醒我们对久违的文学之梦的渴望,点燃起我们对理想的向往和憧憬。

      读曾曦《心情笔记》中的“代序”和“后记”,读出了一份无奈和叹息。这不应该是曾曦的性格,他铮铮七尺男儿,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豪爽大气、敢作敢为,会有多大的打击使他挫败心寒呢?我想这份低落消极的情绪只是暂时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

      “麒麟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生活中的磨难和打击在所难免,生命如歌要自己唱,振奋自己是唯一的途径。但愿曾曦这位理想主义的实践者,在他未来的文学道路中越走越远,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成功!                   

                                              (艾莫2006年10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