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小学“免作业卡”的设计与实践
(2010-05-25 09:20: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方案 |
城镇小学“免作业卡”的设计与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发现学生的作业负担还是很重,特别是城镇小学,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素质都比较高,对学校和老师的期待也就特别高。所以城镇教师的压力也就特别大,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水涨船高,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就很难减轻。同时,家长们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所以利用空余时间,节假日,帮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学生除了忙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完成家长报名的各种培训,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几乎没有。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睡眼时间和成长需求,影响到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还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校从2009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在全校推行“免作业卡”。实施一个月下来,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对实施“免作业卡”热情高涨,小小卡子,魅力无限。
3月26日下午,电视台的记者来我校采访实施“免作业卡”的情况:
三(2)班学生:得到免作业卡并不是为了免去作业,而是一种荣誉,更是老师对我的一种鼓励。
三年级同学:我想把它积攒起来,到时来换学期卡。
五年级学生:我准备在我生病的时候用,或者是星期六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旅行,或是过生日的时候让自己尽兴,那个时候再用。
五年级学生:我到时候集起来到期末换小礼物的。因为作业也不多,没必要免。
三年级教师:学生上课比以前更认真,发言更积极,而且学习热情高涨,作业更加规范。卡子虽小,魅力无限。当孩子从老师手中接过卡子时,老师总不忘说一句:“你表现太棒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孩子也会真诚的说声:“谢谢老师!”这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爱心的传递,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
分管教学副校长王慧香:我们也惊喜的发现,孩子们把“免作业卡”当作荣誉珍藏起来,在我们校园里正悄悄兴起一种同学间良性的互动与竞争。
通过网络搜索和资料查阅,学校“免作业卡”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减轻学生的负担上,而且最终能获得卡的还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一些同学,学习成绩差一些同学必然“望卡兴叹”。而本课题的研究除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外,更主要的是通过“争卡”、“积卡”、“兑卡”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不同目标的达成,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会学习,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轻负高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质量是任何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而对“质量”的内涵理解则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走向。我们理解的质量观是轻负担下的规范的质量观,均衡的质量观,全面的质量观,是以实现学生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的质量观,这是我校一直秉持的理想与追求的目标。思想影响教育,也决定行动,就目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看,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慢性病,因此,减负提质确实已成为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必须直面与解决的焦点问题,更是我们学校打造书香校园,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二)生本教育是轻负高质的核心思想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靠的是自身。揠苗助长的故事妇孺皆知,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每个学生的起点并不是零,每个孩子具有其自身发展的能力。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但每个生命都有他自身成长的规律和速度,我们需要给他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承认每个生命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差异,缩小差距。我们不要让学生过早地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与同伴的差距,最大程度地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为学生策划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维度
如果我们认同“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应该称为“导师”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在“教育”领域中为“策划”留下一席之地。如果我们承认,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为学生策划”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如何为学生策划,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好的策划是如何让学生一如继往地喜欢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经提出:“知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好”之意是喜欢,“乐”之意是快乐。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好”和“乐”上。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显现出来,对教师来说,就要充分地认识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只有激发和调动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三、概念界定
免作业卡:在这里,“免作业卡”不是简单地免去作业,而是把“免作业卡”作为一种手段,通过“争卡”、“积卡”、“兑卡”系列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已作主,自己支配时间,善于学习,学会学习。
四、研究目标
通过“免作业卡”的实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会学习。
(一)明确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和各阶段奋斗目标。
低段:教育学生做一个习惯养成的践行者。
中段:教育学生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奋进者。
高段:教育学生做一个学会学习的现代人。
(二)形成一套完整的“免作业卡”制度的评价体系,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五、研究内容
利用小小的“免作业卡”,教育学生从习惯养成入手,热爱学习,主动学习,成为一名善于学习、学会学习的现代人。
(一)根据三层目标,分别设置不同图案的每周“免作业卡”,即周卡。
|
周 卡 |
中段:改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潜能,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阅读好的书籍,报刊,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认真做作业,书写清楚、漂亮;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学会独立思考。
高段:对学习充满兴趣,能自觉主动学习,有信心、有毅力克服困难,探索新知识;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学会反思,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自行设计,自我预见,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二)如何使用“免作业卡”。
1.取得一张周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用来免周末作业,即可以减轻学生负担,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我安排,做一些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提高孩子综合竞争能力。
2.学期卡。把周卡积累起来,累积到15张,就可以得到学期卡,学期卡可以用来免寒暑假作业,还可作为学校学习之星的候选人。
3.学年卡。得到2张学期卡可以换一张学年卡,学年卡由校长室颁发证书。并作为学校“十佳四星”评选候选人。
4.得到2张学年卡,由学校统一请广告公司制造宣传图片,挂在墙上,作为大家的学习榜样。
5. 一路“星”程。六年下来,每年都得到学年卡的同学,在学校专门设置的星光墙上,留下手印,签上名字和格言,作为学校永久纪念。
六、操作策略
(一)多元评价策略
1.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往,评价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在实行“免作业卡”制度中,评价主体多元,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使行“免作业卡”,不仅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如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作业按时认真完成等,表现好,或比前一阶段有进步,就可以得到一张周卡。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成为一名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的现代人。
3.评价标准多元化。学校和各年段组制定一个标准,各班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再进行细化。同时对一个班级的学生,也不是采用一刀切,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标准,如作业分层,正确率要求分层等,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恰当的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过程激励策略
1.制订目标。每一位同学在开学第一周,根据本班的“免作业卡”制度,和好朋友、家长一道制订本学期的目标,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以便更好地实现自主成长,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做好每一周的发卡和评价。每周五,老师根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伙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等等,作好总结和发卡工作,每一位学生都深深感受到获得免作业卡是一种荣誉,一种激励,更是一个目标。
3.做好兑卡工作。无论时换学期卡,还是学年卡,都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兑卡的过程中,品味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争卡的积极性。
(三)家校协同策略
1.明确态度,明确职责。家校协同教育,首先要求家长和学校的代表方――教师,都要了解并明确自身对实施“免作业卡”的态度及各自的职责。对自身态度的了解和职责的明确将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实施“免作业卡”。
2.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了解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态度,明确双方的职责,是实施“免作业卡”的前提,但家校协同的关键是家长和教师之间和谐、畅快的交流。实现双方和谐交流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以下是我校实施“免作业卡”后,常常运用的比较有效的几种方式。
(1)致家长书,召开座谈会――开学初,由学校统一把“免作业卡”等相关的实施意见以书信的形式发给每位家长发一份,使家长们充分了解“免作业卡”。并邀请部分家长召开座谈会,了解家长的态度,并进一步修改。
(2)家校联系手册――家校联系手册,作为一本天天和教师、家长、学生见面的小本本,它传递的信息更加便捷、有效,所以每天老师会把学生一天的表现记在家校联系本上,家长也会把学生有家的表现记在本子上,这样家长和老师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
(3)家访――针对个别的,有个性的学生,及时家访,把学生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
(4)其他――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讯通、QQ、博客、电话等现代化工具,给家长留言、发布通知、反映情况,实现和家长之间的及时沟通。
3.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后续工作。得到“免作业卡”后,学生拿“免作业卡”免周末作业,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利用这段节省下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其它方面的素质,而不要重新给孩子布置其它的书面作业或放任不管。
七、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其过程与方法如下表
|
阶段 |
日期 |
主要工作 |
达成目的 |
|
准备 阶段 |
2010年1月――2月 |
1.对各班学生作业情况和学习兴趣进行调研。 2.召开教师会议和家长会,探讨免作业卡制度,建立“免作业卡”制度实施意见(试行稿)。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订研究方案。 4.邀请专家和部分教师进行方案论证。 |
1.收集第一手资料,思考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2.梳理课题方案思路。 3.制定课题操作计划,开展初步的研究工作;按照研究的理论构想,确定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 4.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与提升,为课题的落实打下基础。 |
|
实施阶段 |
2010年3月――2011年5月 |
1.各班根据学校、年段组的指导方针,制订适合本班的“免作业卡”制度。 2.“免作业卡”正式运作。 3. 对研究过程进行督查。每学期开展两次研讨,探讨成功做法和不足之处并邀请部分学生和家长参加。 4.开展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积卡”、“兑卡”。 5.开展课题中期评估、交流与展示活动。 |
1.探索基于“免作业卡”对践行生本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外部形式。 2.构建“免作业卡”运行机制。 3.形成实施“免作业卡”的具体操作流程。 |
|
总结阶段 |
2011年6月――8月 |
1.“免作业卡”系列活动展示。 2.整理资料,梳理结题框架,明晰后续研究的基本走向。 |
1.资料整理,编辑成册。 2.撰写相关成果报告,完善成果文本。 3.宣传、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
八、可行性分析
(一)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由校长徐功明任组长,负责整个课题的实施,郑水富负责方案的撰写、具体操作策略的落实,结题报告的撰写;王慧香、王爱萍、方秀英负责具体活动的开展和落实。
(二)学生、家长和老师热情高涨,魅力无限
(三)资金保证
学校寻找专人设计“免作业卡”,每学期投入一定资金,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九、成果形式
《城镇小学“免作业卡”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薛瑞萍.请跟我来-当好一年级家长.[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7。
4.范安平.教育应用与心理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许义平.传承“柯桥实验”精髓让学生在轻负高质的教育中幸福成长[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
6.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