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洒满关怀的阳光——论课堂上教师的人文关怀
(2010-11-23 18:24:5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思想的声音 |
让课堂洒满关怀的阳光
案例回顾:
一.对课堂上教师人文关怀的内涵与意义的初探
以诺丁斯为代表的女性伦理特别强调关怀的意义 ,认为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人们彼此都需要其他人的关怀 ,需要被理解、被给予、被接受、被尊重和被承认【1】
而在学校中这种关怀伦理则体现为师生间的关怀,学校不能知识关注学生学业发展,还应当重视关怀教育。教师不仅是个“教育者”还是个“关怀者”。虽然我们说关怀应当是双向的,但是在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关怀为主。而“人文关怀”则是对“关怀”一词的内涵丰富化。百度百科里对于“人文关怀”这个词语的解释是: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2】人文关怀应当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师眼中的学生不仅是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应当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是在学业上给予重视,还应当对于学生道德生成、情感诉求以及心理发展给予重视。
在课堂上,教师的“人文关怀”对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满足学生情感诉求,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被尊重的满足,从而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对于师生之间人际交往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而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往往也是依赖于两者进行交互地协调。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够给学生一种无法替代的感动,这种感动对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培养至关重要。此外教师通过透露人文关怀的言行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让学生对于“关怀”进行内化成为自己情感能力从而对于教师进行关怀。二是课堂上教师的人文关怀既然有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那么进而对于构建和谐课堂无疑会有积极作用。因为和谐课堂其核心在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因此教师人文关怀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构建和谐课堂起到无法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是教师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情感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今学校教育依然以知识教育为主,忽视对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而社会对与人才的需要不再只是高智商、高文凭的学生,更是有能力、有情感、有道德的人。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成为社会人。教师人文关怀会如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灵,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道德情感养成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二.对课堂教师人文关怀缺失现象的反思——以上述案例为例
在前面所说举的案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忽视人文关怀,其具体表现有一是教师奖惩不当,易造成学生心理相对失衡;二是教师没能给学生更加广泛的关注。接下来我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反思。
在心理学上,有种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又称皮格尔翁效应,是指教师期望对学生行为发生影响,教师对学生期望与学生的表现优秀程度成正相关。因此,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个同学,并给予学生更多积极地鼓励与肯定。除此以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人格发展,因为“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单纯着眼于认知活动与智力发展,人格是不能获得健全的成长的。”【5】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更应关怀学生情感意志发展。尤其是在数学课上,由于学科性质很可能使得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培养,但美国数学家玻利亚就曾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数学教学仍然要包含着对于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反而在自然科学学科中人文教育亦很重要。因此课堂上教师人文关怀不仅包括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个性等多方面的关心,还包括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教育。
三.对形成课堂上教师人文关怀的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6】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以授业解惑为职业义务,更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那么如何形成课堂上的教师人文关怀呢?
(一)
所谓情感师范教育(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是指在各级师范教育中加强对师范生情感素质方面的培养使师范生在未来师范职业中善于与学生顺利进行情感交往,对学生情感进行导向。情感师范教育出现于国外20世纪70年代对师范教育提出的教育改革思路与实践操作。而我国如今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成绩提高,注重对学生知识教育,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往,课堂变成知识工厂而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教学情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情感已经更加丰富了,而教师也是小学生重要他人之一,如果教师没能关怀他们的情感诉求则可能导致小学生情感需要的缺失,易导致冷漠、自卑等不利的心理问题。加强对教师的情感师范教育要求加强教师的同情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以及情感素质提升等,使得教师更加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从而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只有充满关怀的课堂才是和谐之光焕发的课堂。
(二)
(三)
(四)
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还应当包含对学生的关怀教育。因为教师人文关怀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还应当是通过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感化学生,让学生具备人文素养,具有关怀他人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与社会化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这种正向关怀外还应当包含“逆向关怀”,或者说是挫折教育,通过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训练,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在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能够很好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肖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 M〕.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9.
[2] http://baike.baidu.com/view/24377.htm#1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4] 方福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