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6日 周日 阴
昨天大半天在路上。
早餐后,告别七彩小箬(nuo四声)民宿阿姨后,上路已九点多了。按计划从温岭的石塘镇,去浙江南部的泰顺。路途200多公里,但其中有80多公里是走省道,限速最高70,有的地段限速40到50,而且过了无数个双向行驶的隧道,因此感觉路途漫长。
这一段省道,被称为“温州绿道”,是一条绿色长廊。车在大山中穿行,山路弯两侧满眼的茂林修竹,十分养眼;一阵大雾弥漫,一阵雾散空气清新。一路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村庄,很有一种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
浙南的泰顺枕山近海,区位独特。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示范区;是国家生态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6%。进入城区,路边出现高楼大厦,道路宽阔,干净整洁。我心中暗想,这大山中的小城,真是绿色的大氧吧!同时还想到,这大山中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从何而来,这要经过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才有了这座大山里的小城!
今天上午,我们驱车先到库村古城游览,到达时发现沿着河边有一个热闹的集市,集市上卖的一些食品,都叫不出名称,问摊主,他们当地的方言,咱一句也听不懂。不过感觉当地民风纯朴,对人友好。当我发现有一个摊位上的粽子,个大且粽叶颜色发黑有点新奇,想拍张照片时,摊主不仅同意,还特意把一串粽子拎起来,让我拍照,一下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库村是泰顺县莜村镇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村中鹅卵石铺路的小巷纵横交错,狭长的小巷两侧是木结构的古民居,外高墙是黄泥土夯筑,底部基座矮墙,则是清一色的鹅卵石砌成,很有特色。
库村以包氏和吴氏两个大家族为主。唐元和七年(812),包全会从会稽山迁居泰顺今库村;唐乾宁四年(896),谏议大夫吴畦也隐居于此。包全会和吴畦相继归隐白云山下后,开泰顺耕读文化之先河,后两姓子孙发扬光大,先后创建三个书院,将耕读当作传家至宝,代代延传。村中有一座吴畦纪念馆,纪念馆落成时,吴氏后人曾任国民党荣誉主席吴国雄发来贺电,并派人送来“祖德留芬”匾额。
从库村出来,我们又驱车来到久负盛名的泰顺廊桥。泰顺是廊桥之乡,而泗溪镇溪东桥和北涧桥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座桥。两桥相距不远,大约几百米。这两座廊桥是明末清初建造的木拱桥,整座桥没有桥墩,没有钉子,桥上有屋顶,桥中部设有安放佛龛的隔间,更奇特是溪东桥中间屋顶建成藻井结构,庄重、大气实在罕见。它们虽然历经了沧桑却仍保持完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下水中有连接两岸人们行走的“汀步”。条型方石分隔出水流缓急,一面平静、一面激流,走在上面饶有兴趣。
望着廊桥和溪中汀步,感叹我们先人的聪明才智。他们因地制宜,巧手建筑,才有了今天这样难得的景色,才吸引了众多游客不远千里慕名前往。
午后我们驱车近百公里,告别了“走走泰顺,一切都顺”的浙南,进入福建的闽东福安。入住酒店,洗澡休息后,外出吃晚饭。
酒店前台姑娘告诉我们:吃饭要打车因为有一段路,开车不方便停车。我们用滴滴约了车然后前往。果不其然路上十分拥堵,不宽的马路上,汽车、电动车、行人夹杂其中。司机告诉我们,因为小城四面环山,没有发展空间,几十年没有改变。这里的拥堵是常事。
我们到达了前台姑娘推荐的“草本汤
——福建传统风味”餐馆。看了菜单。点了一份红烧肉、一分小青菜,龙江点了米饭,我点了鸡汤小馄饨、鱼丸汤,一结账才34元,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真后悔当时没有拍照,两人就急不可待的大块朵颐。红烧肉肥痩相间,颜色诱人,味道真香;小馄饨皮薄如蝉翼,鱼丸汤上飘着条条紫菜丝和碧绿的香葱叶,鱼丸中包着肉馅,味道鮮美,一看就是传统的老店,虽然店铺不是很大,但井然有序、环境优雅。一頓饭加上打车才花费不到60元。真应该为这样的物价点赞!

以上照片来自库村

以上照片来自泰顺廊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