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英
春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6,164
  • 关注人气:6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北京人艺的不解之缘

(2022-06-28 20:49:19)
分类: 生活随笔

我与北京人艺的不解之缘

 

周六,女儿为我推荐了一部纪录片《我在人艺学表演》。

这部纪录片,是为纪念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70周年之作,共六集,总导演傅琼。这是北京人艺自1952年建院以来,于2019年举办的第七届演员培训班。纪录片记录了从全国千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15名演员为期一年的培训过程。

纪录片再现了北京人艺“先学做人、再学演戏、戏比天大的”光荣传统,记录了学员们刻苦而充实的培训细节,再现了一批老艺术家和剧院老师的精彩传授亮点,片中并对人艺的历史、首都剧场台前幕后许多鲜为人知的设计,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对于喜爱话剧的朋友,真是一部极其精彩而珍贵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看后令我意犹未尽,也让我想起自己与北京人艺的不解之缘。

九十年代,我就职的单位与北京人艺有共建关系,每当有演出剧目,剧院都会送一些票给我们领导,领导有时忙,我们就会享受其中;另外我一位同事的先生与剧院关系密切,每当有演出他都能近水楼台,并请我分享。因此九十年代, 我与女儿大饱眼福,看过的话剧数不胜数:《鸟人》、《棋人》、《渔人》,《旮旯胡同》、《小井胡同》、《天之骄子》、《北京大爷》、《古玩》、《雷雨》、《茶馆》、《天下第一楼》、《狗爷涅槃》、《日出》、《北京人》、《李白》、《阮玲玉》等等、等等,现在想来真是如数家珍。记得有一次看话剧《冰糖葫芦》,蓝天野、郑榕、牛星丽、朱旭、李婉芬、金雅琴、吕中等老艺术家悉数登场,整个舞台群星璀璨。还有一次话剧《茶馆》演出前,于是之老先生在剧院的广场上为粉丝们签字留念。那一幕虽然过去了20多年,但今天想来仍然历历在目。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人艺,看的第一部话剧是《旮旯胡同》,话剧艺术对我的震撼和吸引,真是别有洞天。演员们那字正腔圆、余音绕梁的道白,那惟妙惟肖的表演,舞台上那精美的布景道剧和独特的灯光,都使观众立即融入剧情之中,随着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喜交加,时常忘了自己身在何处。记得那是个月光皎洁、寒意逼人的冬季夜晚,下了公交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觉艺术是那样的神奇,生活是那样美好。记得还有一次,下班后一家三口骑车去人艺看话剧,剧终走出剧场,当天新买的一辆飞鸽女车,不翼而飞,可惜了那辆新车连模样都没记住,就为我的话剧情结做出了贡献。

那时,每当我走进首都剧场那典雅而恢宏的艺术殿堂,每当听到开演前那深沉而浑厚的钟声,每当大幕徐徐拉开剧场里安静得鸦雀无声,每当演员再三谢幕,观众席仍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时,我都会激情澎湃、随着大家的节奏,站起身来忘情地鼓掌,直到大幕缓缓关闭才意犹未尽地走出剧场,然后还要再到前厅观看剧照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那真是一种精神的净化,也是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后来也看过一些其他剧院的话剧演出,但都不能与北京人艺的话剧同日而语。

2011年到上海后,每次回京都要关注一下北京人艺正在上演的剧目,对喜欢的剧目仍会自己买票约上朋友,走进首都剧场,去感受那久违了的氛围,去聆听那深沉而浑厚的钟声。

我与北京人艺的不解之缘

我与北京人艺的不解之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