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英
春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1,842
  • 关注人气:6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终尊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观法国电影《爱》有感

(2022-06-19 10:34:50)
分类: 影评

    

    获得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第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法国电影《爱》,我是通过博友“给氧站-胭脂扣”的一篇博文《如何爱》所知道的。立即在网上找来一睹为快。影片讲述了两位退休音乐老师,年过八旬的他们,相伴多年却仍然相爱。直到妻子遭遇一场疾病,两个人的爱情面临最大的考验。

    这部电影由世界著名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执导,两位主要演员均已年过八旬,他们丰富的阅历和精湛的演技牵着观众与其一起进退,感受其中。整部电影看上去情节简单、气氛压抑、光线昏暗、场景单一、对话不多,开始还有点令人昏昏欲睡的感觉。但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随着主人公珍妮病情的日益加重,和乔治的疲惫及无能为力;随着珍妮的放弃生命未遂和乔治帮助妻子实现意愿,你会感到这部电影的寓意沉重而深刻,特别是结局更令人猛然惊醒,从而领会编、导、演用心良苦的铺垫。曾经的你情我爱,曾经事业上的风生水起,曾经的桃李满天,曾经优雅的高质量生活,都随着年龄的日益衰老而变得力不从心、一地鸡毛。人活得没有尊严真不如早早结束,这是多少人都能脱口而出的想法,但真要下这样的决心,真正做到,得需要怎样的勇气的魄力?心路历程又是多么的艰难!

    人的出生和死亡都不能选择。多么羡慕那些年事已高,身体硬朗,说走就走的老人。他们临终前自己不受罪、不给家人添麻烦,心中没有对任何人的愧疚,虽然给亲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但他们走得果断而突然。但这是命运的安排,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大部分人只能望尘莫及。当我们这些40后、50后进入老年以后,养老已成为社会问题,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养老和生命的终结,已比我们的父辈开明了许多,但对电影《爱》中的尊重,心理上还是不易接受。

    当我看到乔治最后对珍妮意愿的尊重,我的惊讶和恐惧无以言表。我相信乔治是经过了怎样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他对生死有多高的境界才能把爱变成了尊重?这是一部不同的人,可以看出不同内容的片子:其结局让懂得尊敬的观众,看到了爱的最高境界;也让部分观众理解为不堪重负下的解脱或谋杀。

    在我们的教育中,很少甚至不能谈论死亡,人们往往认为谈论死亡不吉利,仿佛不谈死亡,人就永远不会死似的,因此临终尊重更是无从谈起。记得二十年前,父亲病重住ICU时,我们遇到了一对兄妹,他们的父亲已危在旦夕,医生问家属是否放弃创伤性抢救时,哥哥同意而妹妹不能接受,结果医生将病人的气管切开上了呼吸机,又维持了四天后不幸离去。

    临终尊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了维持生理意义上的活着,一些人在病榻上毫无知觉地一躺就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或四季轮回,亲属满足了自己“孝顺”或不受任何心理自责的愿望,但病人只能苟延残喘生存质量无从谈起。目前,许多社会慈善组织,已发起了临终关怀倡议,一些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其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在我们这一代老人中身体力行,通过我们推动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和改革。

      以上是自己观影后的一些感受,也希望有兴趣的朋友,找来法国电影《爱》一睹为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