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英
春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90
  • 关注人气:6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2020-09-27 08:07:01)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记


2020830日(周六)阴转多云

今天早上,我们告别了群加乡民宿,告别了那对有两个女儿在外上大学,朴实而不善言谈的藏族夫妇,继续上路了。天仍然阴沉沉的,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天气预报发出了有暴雨的黄色预警。但在山路上行驶,路两侧山洼中的村落、黃绿相间的田野、还有九曲回肠的公路,绘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我们几次停下车来拍照。

从山路上下来,走了一段扎哈公路。这条路被许多人称为青海最美公路之一,公路两边的草场坡地平缓,水源充沛,牧草长势良好,不时能看到散落在草场上的牛羊。很快我们路过了一个车多、人多的村镇,路边停满了车辆,还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簇拥在一个学校门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新学期开学返校的日子。我的心中突然有点感动,原来无论天南地北的家长都把孩子们的上学当作头等大事;无论多么偏僻的乡村角落,当地最显眼、最好的建筑一定是学校;只有重视教育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此时我们的车只能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前行,看着穿戴整齐兴致勃勃的孩子们,真是令人欣慰。原想在此解决早上没吃饭的问题,由于没有停车位而被搁浅。穿过这段少有的拥堵路段,又走了一段看到了扎甫乡的路标,后来我们路遇了一家蛮干净的清真餐馆,点了两盘牛肉大葱馅饺子,每盘32个,价格才15元。这是我俩两天里,吃到的最可口的一顿美餐。此时已接近中午的11点。

后来我们上了高速公路,经过了海黃大桥,很快到达了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隆务镇。隆务镇给人一种很大气的感觉,街上酒店、餐馆、店铺一应俱全,道路干净整洁,不愧为州府所在地。我们没有入驻订好的酒店,而是直接去了离镇中心不远的隆务寺。

隆务寺坐落在隆务镇西山脚下,地处隆务河中游河畔,气候宜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务”系藏语,意为农业区。在西北地区,隆务寺的规模、地位和影响仅次于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据史料记载,隆务寺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初期为萨迦派较小的寺院,后来一步步发展壮大,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该寺创建了时轮学院,从而发展成显密双休的格鲁派大寺,僧人最多时达到了2300多人。直至1958年,隆务寺建筑及规模仍然宏大。遗憾的是该寺在六十年代中期,遭到了严重的毁坏,八十年代重新开放,重建了了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学院、僧舍等,目前占地380亩,有僧人2000多人。

我们走近隆务寺,它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广场上的观音塑像金光闪闪,寺院的周围是一排排精致的转经筒,不时有虔诚的藏民转经而过。走进寺院,游客并不多。我们发现不少僧人手持厚厚的经书正三三两两地向一个大殿汇集。有的僧人表情严肃、步履匆匆,有的僧人神情怡然不紧不慢,还有的低龄僧人边走边跑还不时与身边的僧童嬉笑打闹。我想他们一定是去上课吧!尾随着他们来到了寺院内著名的大经堂。

大经堂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周长170米,内有巨柱18根,短柱146根,内供释迦牟尼等数十尊塑像。当我们小心翼翼地站立在经堂的门廊处,望见正前方高高的大殿,中间挂着一块上面有佛教不同形状图案的丝织品,相信这块丝织品上的图案,一定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遗憾的是我们一无所知。院落里三面是巨柱下的围廊,围廊的墙上布满了精美且色彩艳丽的壁画,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僧人们脱掉鞋子,按不同的班级席地而坐,每个班都有一位僧人老师在前面讲课,大经堂内安静极了,廊下一片綘红色袈裟的背影。为了怕影响周围庄重的气氛,也怕管理人员禁止在此逗留,我们只忐忑地拍了几张照片。当我小声地与龙江低语时,站在身旁的一位年轻而文静的小伙主动小声与我们交谈,原来他是寺内的一位工作人员,他听说今天下午有两个月一次的辩经活动,特意前来观摩,后来经核实时间是傍晚的六点。这一意外得来的消息对我们如获至宝,热情的小伙后来还为我们当向导,参观了三个不同的殿宇,并告诉我们藏传佛教祈祷的一些常识,使我们非常感动。

那天真是幸运,当与小伙分手后,我们路过一个院落,本不想冒然进入,可一位当地老妇邀请我们进去看看,原来这个院落是一个为僧人们提供一日三餐的操作间。那天下午的餐食是米粉,只见地上摆满了装好的餐盒,院子里还有人在准备一桶一桶的酸奶,她们告诉我,寺院内像这样的操作间有十多个呢!

后来我们看时间离辩经活动还有两个多小时,立即决定先入驻酒店,洗澡洗衣服后,再返回寺院。(幸亏酒店与寺院开车只需十几分钟)再来到寺院时,许多僧人已等候在大经堂的门外,他们有的在热烈地交谈,有的默不作声,年龄小一点的僧童追跑打闹,活泼而调皮的性格一览无余。我很想了解年轻僧人的情况,很想与他们交流,但又不无顾虑,当我问一个年轻的僧人家乡在哪儿,来这里几年了时,对方都很坦诚地给予了回答。我问他们厚厚的经书一共要学多少本?对方告诉我一共要学二十多本呢!看来他们的学习并不轻松,也说明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

辩经活动开始了。大经堂硕大的院子里,僧人们对着正前方的大殿,很有层次地一圈圈席地而坐,每个人的头上都戴了一个黃色毛绒绒的帽子,正前方大殿的台子上,端座着一位神情严肃的主持,带着他们诵经,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然后进入辩经环节。辩经是显宗的学习方法之一,它的内容是讨论一些宗教问题,依僧人学习的程度分成不同的班级,主要起学术探讨的作用。藏传佛教的高僧不仅是理论上的专家,更是辩经的高手。每年西藏哲蚌寺考格西(相当于佛学博士)都是辩经的大比拼。

满院都是綘红袈裟的僧人,辩经分为问与答,三个人为一个小组,看起来很像守擂与攻擂。守擂方盘腿席地而坐,攻擂方站着、跳着、念珠挥舞着,对端坐者霹雳般一拍掌,大声出题。被考者有的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有的苦思冥想抓耳挠腮。出题者一环扣一环,他们有时争执得面红耳赤,答不上来或答错肯定是败者。顿时,院子里击掌声、辩论声、此起彼伏。不时能看到手中拿着本子的教官在僧人间巡视穿梭,有时他们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有时他们在一旁驻足倾听,发现不认真的辩论,他们会上前说教,发现精彩的辩经,他们会几位教官集中在一起认真旁听,并不时议论着什么。

夕阳的余辉洒向整个院落,彩霞也布满了一片天空,大经堂仿佛刹那间变成了知识的海洋。为僧人们能生活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而感到庆幸,为我们能与辩经相遇而倍感欣慰。昨天的此时我们还不知所措,今天却有了这意外的收获。昨天是对我们的考验吗?那今天呢?今天就是对我们的安慰吧!

(以下照片均由手机拍摄,其中部分辩经的照片作者龙江)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路上的风景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同上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3:同上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4:同上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5:隆务寺前广场上的观音塑像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6:隆务寺入口处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7:寺内一殿堂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8:寺内的殿宇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9:殿内一隅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0:寺内一隅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1:赶去上课的僧人们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2:同上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3:大经堂入口处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4:围廊下上课的僧人们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5:同上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5:精美的壁画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6:辩经活动开始前,僧人们等候在入口处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7:这位年轻的僧人脸上充满了自信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8:辩经活动前的诵经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19:同上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0:不知何时摘掉了帽子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1:辩经开始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2:同上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3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4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5:我关注了这位年轻僧人很久,他始终情绪饱满,提问充满了自信与激情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6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7:为僧人们准备餐食的操作间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8:站在我对面的这位女僧人告诉我,她白天来这里做饭,晚上回家,其他帮厨的人都是附近的藏民

西北环线游日记(12)青海同仁隆务寺
P29:我们离去时天空一片彩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