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姓名信口晓
(2010-01-03 18:13:55)
标签:
锁麟囊梅香唱段花轿薛湘灵登州娱乐 |
分类: 游于艺 |
历史不能假设,但故事也许可以假设一下。
京剧《锁麟囊》中讲述了一个符合中国人审美趣味的故事。大意如下:
登州富家之女薛湘灵出嫁之日大雨,花轿在春秋亭避雨时,恰遇贫女赵守贞的另一架花轿,薛湘灵听闻赵守贞哭声隐隐,便问之何故,贞只叹贫贱夫妻百事哀戚,前程堪忧。湘灵仗义怜惜,从嫁资中取内贮珠宝之锁麟囊相赠。雨止,二人别去。
六年后,洪水洗劫登州,薛湘灵与家人失散之后逃难到了莱州,为求生计,只好在当地绅士卢府为奴。一日陪刁蛮小公子卢天麟游戏,偶入小楼,却见己当日赠贞之锁麟囊供在香案上。不觉悲泣。原来卢夫人即赵守贞,当年夫妻两个便是凭着锁麟囊内含之物迅速起家,如今既知湘灵为赠囊之人,好生感慰,敬如上宾。随后,薛湘灵一家人也找到卢府,两家结为金兰。
故事中有一个细节,让我们不禁想假设一下,这个细节发生在春秋亭避雨之时。
春秋亭避雨赠锁麟囊之时的唱段,最为程派经典唱段,老家人薛良替薛湘灵问清原由之后,她感叹道:
听薛良一语来相告,满腹骄矜顿雪消。
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移动他半分毫。
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
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
忙把梅香低声叫,莫把姓名信口晓。
这里,她“低声叫”梅香的意思就是嘱咐梅香把锁麟囊送给赵守贞,并且不可以报名。可惜梅香没有做到,还是报了小姐姓薛。这才引出了六年以后得以相认。这样看来,倒是梅香留名是对的,当初若不留名,日后怎么可能相认呢?
我们这里不妨做个假设,假如当时梅香没有留名,六年后的水灾会是怎样。
由于当日没有留名,日后相认就过于牵强,即使勉强相认,心中多少会有存疑。所以薛湘灵去卢府为奴整个一段情节就可以免去了。薛湘灵家人本是辗转找到卢府才遇到薛湘灵,现在这个辗转也就不必了,可以直接找到她。虽然水灾损耗了浮财,但是田地应该没有损失,于是薛湘灵一家回到登州,继续过幸福快乐的生活,是自然的结局。
当然没有了这一戏剧性的相认,观众的观感就差了很多。但对于故事当事人薛湘灵来说,少了一段为奴的经历。这一段经历,给薛湘灵带来的是什么呢?她在戏中唱到: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渗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那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
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生、早悟兰因。
可怜我平地里遭此贫困,遭此贫困,我的儿啊!
春秋亭避雨时的薛湘灵虽然直爽真诚,充满同情心,但多少有些撒娇使性,也还有些未除的余恨娇嗔,正是由于这些细微的缺点,使她在派遣梅香送锁麟囊时没有能够做到坚决不留名。虽然由于赠锁麟囊的功德使他们全家免于洪水的灾难,但由于留名这一线契机,使她体会了几天为奴的艰辛,明白了老天的教训:“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生、早悟兰因。”
《锁麟囊》作为一个流传许久的经典故事,其中蕴涵着人生的真意。在戏中直接讲明的,以及没有讲明,却让人可以间接体味的,清新隽永,百看不厌。京剧的魅力,绝非现在的快餐式影视作品可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