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周末《芳华》撤档了,冯导在上海主创见面会上几度哽咽。本来周二的媒体场我也有幸被邀请,但是今天得到主办方的消息,北京乃至其他全国的路演活动全部取消。
得到这个消息心情有点失落,之前看过的观众是幸运的。从目前各方面的消息来看,档期延后的可能性比较大,最终还是希望《芳华》能早日出来,而且更不希望再次被删减。
今天早盘华谊兄弟的股票跳空下跌了4个点,整个市值蒸发了10个亿。明显是受《芳华》撤档的影响。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在给《芳华》做宣传营销的公司,受到的影响更大,损失初步估计上百万,这还不包括很多网络众筹项目。很多小的供货商物料损失也是很大,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所以,之前有自媒体猜测冯导是在做悲情营销,这个逻辑从资本运作层面几乎不太可能。因为影响面太大了,小的电影还有可能,这种级别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从《芳华》这个电影开始拍摄时,我就比较期待,以为这个禁区真的松动了,放开了。那么中国电影在战争题材领域会迎来一个重大的市场爆发期,这样我们就不用天天沉浸在“抗日神剧”的意淫中了。也不用整天看韩国拍三八线那点破事了。
“越战”这个题材在中国影视圈一直是禁区,从《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等为数不多的作品之后,近三十年就没有人再涉足。具体原因就不多说了,之前很多媒体宣扬“三十年无人敢拍”的题材,无人敢拍,是有原因的。
以冯导和华谊今天在电影行业的地位,他能拍这个说明是得到了上层许可的,之前有人说是冯导一直以来的梦想云云,投资上亿的电影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梦想”那不太现实,肯定要考虑到资本回报以及题材的风险,所以如果没有得到靠谱的“允许”我相信冯导不会冒这个险。而如今在万事俱备的档口突然被撤档,也说明了体制内的意见是有分歧的。
对于“越战”的记忆,我们70后这一代人是永远无法忘记的,他是一场我们“叔叔的战争”,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从小我们看着我们的大哥哥和小叔叔一个个从战场上回来,也有的没有回来,很多人的家门口会钉上一个“军烈属”的小牌子。很多时候我很喜欢闻他们身上那股老山前线带回来的硝烟味道。当他们把军装整理好,我们就偷偷的穿起来去上学,感觉自己也像个“战斗英雄”。
这种情怀不仅仅冯小刚导演有,我们都有。
这场电影我们都愿意等,30年都等了,还会一直等下去。《芳华》不来,我们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