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鸟朝凤:文化传承不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不能自拔

(2016-05-12 11:32:27)
标签:

杂谈

吴天明导演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可以说在他的鼓励和提携下才有了第五代导演的横空出世。

《百鸟朝凤》也成了第四代导演的华美绝唱,作为中国电影的开拓者,第四代导演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

可以说正是在以吴天明为主的第四代导演的努力下,中国电影才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启蒙色彩,可以用“小情怀、大格局”来形容他们整体的创作理念。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基本就秉承了这样一贯的创作理念。这部电影带有很强烈的胶片时代的叙事风格,安静而缓慢,与现在的商业电影氛围格格不入。《百年朝凤》上映6天只收获了三百多万的票房,可以用“惨淡”二字来形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它同一天上映的《美国队长3》一路高歌猛进收获了接近8亿的票房。

不管媒体和业内的著名导演怎么呼吁,以90后为主的“漫威迷”们就是不去看《百年朝凤》,而那些整天在网上的高呼“中国电影没有好作品”的“键盘侠”们也不会走进电影院的。

http://e.hiphotos.baidu.com/news/w=638/sign=4c121affd32a283443a6350863b4c92e/b3b7d0a20cf431ade7a449db4c36acaf2fdd98d9.jpg

其实,中国不缺好电影,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来形容当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就是“这一届的观众不行。”

就像《百鸟朝凤》里习惯了坐在太师椅上吹唢呐的焦三师父孤独

离去的身影一样,第四代导演作为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也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他们一手提携出来的第五代导演也在“野蛮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中迷失了方向,被一帮小青年导演逼得乱了方寸。这种窘境和《百年朝凤》中唢呐匠人遇到的窘境可以说一模一样。

中国现在的文化生存状态可以说面临着五千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窘境。中国曾经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创造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唐宋时期兼容并包的政治形态让华夏文明声名远播,但是很快农业文明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就导致了整个文化生态的固步自封,再难有大的自我突破。现代西方以贸易为主的城邦文明则迎头赶上,呈现出了全方位的超越和碾压态势之后,面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我相信中国的电影人感受最深。

《百鸟朝凤》所投射出来的无奈和迷茫,不仅仅是吴天明这些第四代导演的困惑,也是当今大多数中国人的困惑。当我们尝试去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梳理这种文化冲突时,也许会找到一种解决我们文化焦虑的办法。

《百鸟朝凤》的唢呐艺人,曾经有过辉煌的时代,譬如唢呐匠人外去演奏时,家属都要对他们行“接师礼”、吹奏时要端坐“太师椅”,这些代表荣誉的仪式给与了唢呐艺人崇高的使命感。人们对唢呐的崇拜以及对唢呐匠人的尊敬都来自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农业社会的封闭环境,缺少外部的思想冲击和竞争。当一旦这种封闭环境被打破,代表着西方文明的管弦乐和电子琴进入到小山村的时候,给观众以及唢呐艺人都带了巨大的震撼。

http://b.hiphotos.baidu.com/news/w=638/sign=695536f6ac18972ba33a03c9decc7b9d/eac4b74543a9822676bf21c58d82b9014b90ebd2.jpg

农业社会的封闭性带来的也是艺术上的自我沉迷,几百年以来唢呐艺人的演奏曲目只不过是为数不多的几首曲子,像四个人演奏的叫“四大台”,八个人演奏的叫“八大台”以及传说中的只给德艺双馨的人演奏的“百鸟朝凤”曲子。而这首“百鸟朝凤”也只能有一个传人。而焦师父选了一个资质并不好,但是性格稳重的“天鸣”作为“百鸟朝凤”的传人之后,然后残忍的赶走了另外一个天赋更好的徒弟。焦师父这样的文化传承基本上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方式,他们往往缺少创新或者创新缓慢,几乎都是一对一的单传。这样的传承方式是封闭性的农业社会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因为农业社会流动性差,本地市场容量小,能养活的艺人有限,只能实行这样的“单传”,否则就会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人伦惨剧。电影中的“无双镇”有五个村子,分别代表了是“金、木、水、火、土”,在唢呐艺人的眼里“无双镇”就是整个天下,而后来被师傅无端赶走的小师弟则走出了“无双镇”,来到了大城市西安创业,但是这种开放式的生活态度在电影中被吴天明导演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电影中对几乎所有的外来文明和思潮都进行了批判,譬如外出打工的几个师兄,不是被切断了手指,就是得了尘肺病,而西方的管弦乐和电子乐则被标上了“情色”和“庸俗”的标签。但是最终吴天明导演也没能解决传统艺术日渐没落的问题,只是一味的对外来文明进行批判。

http://c.hiphotos.baidu.com/news/w=638/sign=b36794ca902bd40742c7d0fe43889e9c/b64543a98226cffca454b550be014a90f703ead2.jpg

这样的焦虑同样出现在70后的土豆创始人王微身上,他导演的动画片《小门神》与《百鸟朝凤》如出一辙。祖传的百年老汤馄饨店没人眷顾,传统的门神没人去膜拜,而旁边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快餐则被打上了“邪恶”的标签,最终这个互联网精英比较理想主义,他大胆在《小门神》的结局中进行了“意淫”,让整个城市鞭炮齐鸣,门神归位,这种“愚忠”式的理想主义其实并不现实。

文化传承并不是固步自封,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意淫,也不是一味的排斥外来文化。就算以唢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有一天真的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也是历史的选择。曾经中国有无数的乐器如今只能陈列在博物馆里供人们瞻仰,像“埙”、“编钟”等等,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不能被淘汰?没有淘汰哪来的创新?

我不太相信唢呐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它可能作为一种辅助性乐器在很多地方会锦上添花,只不过它可能不再适合作为一种主奏乐器存在而已

如果我们想把曾经璀璨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扬,除了进行自我创新之外,更多的可能就是要勇敢的面对和接受外来文化。

只有没有未来的人,才会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不能自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